发病原因
立氏立克次体的形态以球杆状为主,大小为(0.3μm~0.6μm)×(1.2μm~2.0μm),表面有两种蛋白,分子量分别为1.2×105和1.55×105,与致病力有关。在进入体内后,立克次体先与宿主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内,接下来会在在局部淋巴组织或血管内表皮组织内繁殖。然后经由淋巴液和血液扩散至全身血管系统内,造成血管炎症和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细胞破损、出血。严重时凝血系统和激肽系统被激活,引起血栓性阻塞、血管肌层坏死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微栓塞,损害心脏、肺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主要器官功能。
有些立克次体在侵入宿主时,会释放出溶解磷脂的磷脂酶A,大量聚集后会导致细胞破裂。立克次体还会释放脂多糖,因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出现中毒休克等症状。动物接种能使家兔、小白鼠、豚鼠和猴子发病。可用鸡胚和Vero细胞来分离立氏立克次体。
病理变化程度以下两种疾病严重。
恙虫病:临床特征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等。
斑疹伤寒: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eschar)等。
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治疗,其用法与用量如下:
(1).四环素,成人,250~500mg/次,3次/d或4次/d,口服;或者1g/d,静脉滴注。
(2).多西环素,成人,100mg/次,1次/12h,口服。
(3).氯霉素,成人,250~500mg/次,3次/d或4次/d,口服;或者1~2g/d,静脉滴注。
一般患者病原治疗2~3天体温下降,抗菌药物疗程为6天。
尚未见有对四环素和氯霉素耐药的报告,复发罕见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也有特效。由于立克次体缺乏细胞壁,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类抗菌药物无效。
2.支持疗法:重型患者提供足够营养和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3.中毒症状明显或头痛剧烈时可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其用法与用量:
(1) 大剂量突击疗法,用于急症。如严重感染和休克。
(2) 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用于自身免疫性、过敏性病。
(3) 小剂量替代疗法。
(4) 隔日疗法。
二、预后
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是一种人体宿主全身性细胞受累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病原治疗,病死率可达20%~30%。使用及时有效的抗菌药物可把病死率降低到3%。暴发型患者病理改变呈不可逆进行性发展,可在3~5天内死亡。重型患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包括高龄患病,有效抗菌药物使用不及时和患者葡糖-6-磷酸脱氢酶(用于脂肪酸等的还原性生物合成反应。本酶存在于细胞的可溶性部分)缺乏等。
故此,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患者应该住院治疗,密切观察肺部体征、血压、尿量、心功能和颅内压的改变。
一、预防
1.控制传染源 采取多种措施灭鼠和灭蜱。如采取各种措施破坏鼠类的适应环境,抑制其繁殖和生长,使其死亡率增高。可结合生产进行深翻、灌溉和造林,以恶化其生存条件。此法必须与其他方法配合,才可奏效;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结合垦荒,清除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
2.切断传播途径 在牧场、灌木、草地和住宅有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敌敌畏、2%马拉硫磷、杀螟硫磷。
3.保护易感人群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五紧服,长袜长靴,戴防护帽。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鸡胚卵黄囊疫苗有部分保护作用,能延长潜伏期,缩短热程,减轻病情,但是,不能防止发病。临时需要进入疫区,可口服多西环素预防。
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一般护理
宜饮食清淡卫生为主,合理搭配膳食。
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饮食原则
1、富含锌的食物。
肉类、海产品和家禽含锌最为丰富。此外,各种豆类、硬果类以及各种种子亦是较好的含锌食品,可供选用。锌元素是不少病毒的“克星”。在感冒高发季节多吃些富含锌的食品有助于机体抵抗病毒,因为能直接抑制病毒增殖。
2、富含铁质的食物。
动物血、奶类、蛋类、菠菜、肉类等食品可补铁。体内缺乏铁质,可引起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生成受损,免疫功能降低,难以对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