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肺球孢子菌病

    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ycosis)是由粗球孢子菌引起的肺或其他器官的真菌病。肺是球孢子菌的侵入门户,也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临床分为原发性和进行性。原发性为急性、自限性呼吸道感染;进行性表现为慢性、常为致死性全身感染。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传染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7-1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干咳,胸痛,发烧
    相关检查:痰液显微镜检查,痰液病原体,痰液细菌培养
    并发症:
    治疗药品: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灰黄霉素片
  • 肺球孢子菌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粗球孢子菌属双相型真菌,在自然界为关节菌丝型,在宿主体内则形成小球体的孢子型,经过在成熟小球中形成内生孢子而繁殖。该菌对干燥、日光、紫外线耐受性较强,对甲醛较敏感,一般60℃ 1h可杀灭。

      (二)发病机制

      球孢子菌菌丝被吸入呼吸道后,在肺泡中繁殖,产生大量的孢子。早期引起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急性炎症反应。在孢子发育和形成内生孢子的过程中,组织反应逐渐由急性化脓性炎症过渡到慢性肉芽肿。对球孢子菌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宿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对球孢子菌的杀死并不完全。球孢子菌引起疾病的表现与宿主的免疫状态相关。免疫力下降或受抑制使球孢子菌侵入,寄生并大量繁殖而致病。有报道某些人种(黑种人、美国印第安人等)和某种血型(B型、AB型)较易感染或引起全身播散。

      球孢子病的组织病理改变为化脓性炎症与肉芽肿相互交替,在不同阶段同一部位可见不同组织反应。

  • 肺球孢子菌病一般治疗

    肺球孢子菌病西医治疗

      (一)治疗

      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一般不需要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轻症患者可口服酮康唑400mg/d,症状较重、迁延不愈或有播散高危因素患者,可给予两性霉素B (总量500~1000mg)或酮康唑治疗,以防播散和慢性化。慢性进行性球孢子菌肺炎,用两性霉素B每天0.5~0.7mg/kg,或隔天1mg/kg,静脉注射,至病情初步控制,常需10~12周,以后减为1mg/kg,3次/周,总量≥30mg/kg。酮康唑可以改善症状,但停药后可能复发,一般可用400mg/d,根据临床反应和毒性反应,逐渐增至10~20mg/kg,疗程3~6个月或更长。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一经诊断,应立即用两性霉素B,剂量快速达到每天0.4mg/kg以上,合并脑膜炎患者,需加用鞘内注射。氟康唑亦有一定疗效。对重症、播散型患者,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可用转移因子(TF)等。肺球孢子空洞持续6个月以上,伴有反复咯血、继发感染或高危患者(糖尿病)的症状性空洞,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二)预后

      预后差。

  • 肺球孢子菌病一般护理

      肺球孢子菌病护理

       避免进入流行区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

  • 肺球孢子菌病饮食原则

      肺球孢子菌病饮食

      肺球孢子菌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饮食宜清淡为主,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ycosis)是由粗球孢子菌引起的肺或其他器官的真菌病。肺是球孢子菌的侵入门户,也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临床分为原发性和进行性。原发性为急性、自限性呼吸道感染;进行性表现为慢性、常为致死性全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