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

    20世纪50年代初在应用组织培养分离肠道病毒过程中,从健康人肠道内分离出一些毒株,对实验动物无致病性,仅在组织培养中产生细胞病变,称为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entero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 ECHO virus)简称埃可病毒。埃可病毒属于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个亚类,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与脊髓灰质炎和柯萨奇病毒相似。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传染科
    疾病别称:埃可病毒感染,肠性细胞致病性人类孤独型病毒感染,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感染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对症治疗
    治 愈 率:1%
    治疗周期:10-3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疾病症状:发烧,疱疹,发烧
    相关检查:中和试验,普通透视检查,胸部平片
    并发症:肠胃炎,心肌炎
    治疗药品:肠炎宁片,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   埃可病毒属于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个亚类,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与脊髓灰质炎和柯萨奇病毒相似。现在埃可病毒分为30个血清型,而不再是原来的34个血清型。主要原因是10型已归入呼肠孤病毒(reovirus),28型已归入鼻病毒,1和8型抗原性相同,34型是柯萨奇A24病毒的变种。可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加以区分14个型的埃可病毒,因为这些病毒可凝集人O型红细胞。并不是所有埃可病毒都对动物无致病性,如有些埃可病毒能引起猴子的脊髓灰质炎,埃可9型病毒对新生小白鼠可引起感染。

      在儿童中病毒分离率尤高。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受感染者超过90%。但在某些血清型中,则年长儿(5岁以上)的分离率较高。如埃可46、9、30型病毒在年长儿中分离率为40%~60%,在成人中为22%~34%。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感染后可获得同型病毒较持久的免疫力。

  •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一般治疗

      一、治疗

      本病目前并无特效疗法。

      1、一般是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2、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1)婴幼儿腹泻也有导致脱水及酸中毒的可能,须酌情给予输液治疗

      (2)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严重感染可能有效

      二、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偶有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者有后遗症。

  •   一、预防

      重点是托幼机构和产房;特别注意怀孕的妇女,如果其患有肠道病毒性疾病,对新生儿有很大威胁。主保护婴幼儿。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来水宜煮沸后饮用;避免在污水中游泳。

      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流行期间,减少集体活动,加强空气消毒。

  •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一般护理

      预后: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者外,一般预后良好,恢复完全而罕见有后遗症。

  •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宜饮食清淡卫生为主,合理搭配膳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埃可病毒感染,肠性细胞致病性人类孤独型病毒感染,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感染
20世纪50年代初在应用组织培养分离肠道病毒过程中,从健康人肠道内分离出一些毒株,对实验动物无致病性,仅在组织培养中产生细胞病变,称为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entero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 ECHO virus)简称埃可病毒。埃可病毒属于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个亚类,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与脊髓灰质炎和柯萨奇病毒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