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猪带绦虫病

    猪带绦虫病(taeniasis solium)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猪肉绦虫病、链状带绦虫病。其形态和生活史与牛带绦虫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重要区别(表1)。其中,人在猪带绦虫生活史中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肠道为肠猪带绦虫病,其幼虫寄生在人皮下组织、肌肉、脑等组织器官内则为猪囊尾蚴病(囊虫病)。囊虫病是人重要寄生虫病之一。猪带绦虫在全世界分布很广,主要流行于欧洲,中、美一些国家及印度等。我国22个省区均有散在病例。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农村多于城市。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传染科
    疾病别称:链状带绦虫病,猪肉绦虫病,猪绦虫病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75%-85%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3000元)
    疾病症状:恶心与呕吐,头痛,恶心与呕吐
    相关检查:CT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数,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并发症:阑尾炎,肠梗阻
    治疗药品:甲苯咪唑片,阿苯达唑颗粒
  •   一、发病原因

      1.病原体

      猪带绦虫又称猪肉绦虫、链状带绦虫、有钩绦虫,是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头节除有四个吸盘外,顶端具顶突,其上有25~50个小钩,排成内外两圈。颈部纤细。链体节片数较少,约数百个。成虫较牛带绦虫小,薄而透明,体长3~5m。头节近圆球状,不含色素,0.6~1mm。成熟节片近方形。妊娠节片窄长,子宫分支数7~13个,呈多树枝形状分布。虫卵与牛带绦虫卵难以区别。

      2.流行区

      猪带绦虫在全世界分布很广,但感染率一般并不高,主要流行于欧洲,中美一些国家及东南亚等国。在我国分布也很普遍,几乎遍及全国。近年来,各地的感染人数均呈增加的趋势。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吉林,云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福建、海南、青海、江苏等省,其中以黑龙江的感染率为最高(0.144%)。有的地方有局限性流行或散在发生。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农村多于城市。

      二、发病机制

      人的感染来源于猪,是由于食入生的、半生的含有猪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结果导致感染。饮食和烹饪的方法不当,含有囊尾蚴的猪肉或者牛肉很容易进入人体,而出现绦虫病。广大的农村,在不发达的地区,没有固定的厕所,人的粪便就直接排放到猪圈内。在粪便中如果有绦虫脱落下来的节片,其中某些节片可能含有虫卵,这些含虫卵的节片就被称为妊娠节片。猪食入了含有这种节片的粪便,那么就等于它食入了虫卵,虫卵在猪的小肠里面又孵出了幼虫,六钩蚴逸出并循肠壁血流或淋巴到达宿主体内各部位,但是肌肉组织最多,当然可以寄生在猪的大脑、眼球等其他组织脏器。成熟囊尾蚴呈椭圆形,约20mm*11mm.,乳白色半透明。虫体在肠内慢慢发育,溶解了中间细胞形成空腔并充满液体,约10周后就会发育为成熟囊尾蚴即肌肉内含量最多的一种,特别是股内侧肌尤为明显。人们食入了含有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在胃内囊尾蚴囊壁被消化液作用,再经十二指肠内囊尾蚴头节外翻,再在小肠壁发育为成虫,2~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粪便中发现虫卵。

      成虫在人体潜伏的时间大概为25年左右。同时,虫卵在人体内亦可发育为囊尾蚴而罹患猪囊尾蚴病,假如囊尾蚴寄生在人重要脏器如脑、眼等处则可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损害。

  • 猪带绦虫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猪带绦虫病有并发囊尾蚴病(囊虫病)的危险,故患者需注意隔离并及早彻底治疗。此外注意个人卫生,便后饭前洗手,以防止自体感染。

      l.吡喹酮(Praziquantel)

      广谱抗寄生虫药。主要作用于虫体表皮,使营养吸收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出现代谢紊乱,引起虫体强烈挛缩与麻痹导致死亡。用法与用量:10-20mg/kg,晨空腹一次顿服。2小时后服50%硫酸镁60ml。本药作用快,杀虫力强,驱出的绦虫多不完整,难以找到头节。

      使用吡喹酮驱绦虫同时可引起脑内囊尾蚴蜕变死亡破裂,刺激脑组织水肿与炎性反应,导致危险的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故在以吡喹酮治疗个别确无囊尾蚴病并发的猪带绦虫患者时可采用5~10mg/kg体重疗法,但在神经系统猪囊尾蚴病高度流行区,特别在现场大规模治疗时,以采用2.5mg/kg体重小剂量疗法为宜,既可保持驱绦虫的高效,又可避免发生严重副作用。

      2.甲苯咪唑 (Mebendazole)

      本药阻断虫体摄取葡萄糖,导致糖原耗竭,三磷酸腺苷生成减少,虫体能量来源缺乏,以致不能生存和生殖。用法用量:对绦虫病每次用300mg,每日3次,连用3天。大多于用药48小时内排出已死的完整绦虫节片,但并不都能找到头节。

      3.阿苯达唑 (Albendazole)也称丙硫咪唑

      它的驱虫作用基本同甲苯咪唑,但由于本品口服吸收迅速,血药浓度比甲苯咪唑高100倍,肝和肺等组织中均能达到相当高的浓度。用法用量:(1) 绦虫病 每日800mg,连用3天。(2) 囊虫病 每日18mg/kg,10天为一疗程,间隔15-21天。

      4.氯硝柳胺(灭绦灵)2g

    嚼碎后1次吞服,3~4小时后服泻药1 次,加速绦虫节片排出。

      5.脑囊尾蚴病的治疗首选吡喹酮(每日50mg/kg口服,共服15日)

    阿苯达唑(每日15mg/kg口服,共服28日)同样有效并且价格便宜,但美国尚无此药可用.吡喹酮并非对所有病人都有效,并且也不是所有病人都必须治疗(如囊肿可能已死,或对治疗的炎症反应可能比疾病本身更严重).为减轻囊肿变性所致的症状,可能需用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4~16mg/d)和抗痉剂.阻塞性脑积水,第4脑室感染和脊髓及眼囊尾蚴病,可能需外科手术治疗.

      驱治猪带绦虫病应防止恶心呕吐,以免妊娠节片反流入胃或十二指肠造成虫卵自体感染导致囊尾蚴病。驱虫前可先服小剂量氯丙嗪12.5mg,服驱虫药后2小时应服泻药50%硫酸镁60ml。并发脑囊尾蚴病的猪带绦虫患者,驱虫治疗应住院,在严密观察下进行。

      二、预后

      本病的病程很长,但预后多良好。

    猪带绦虫病辨证论治

    三、猪带绦虫病中医治疗

     食疗方

      槟榔和南瓜子

      此二药为我国传统的驱绦药。两药合用,可使整个虫体麻痹变软,失去对肠壁附着力,借肠蠕动作用而被驱出。

      用法用量:去皮南瓜子仁50-90g(带皮者80-120g,微炒去皮),晨空腹咀咽下,2小时后服100g槟榔之煎剂200ml(100g槟榔加水400ml,煎至200ml)。再过30分钟服硫酸镁25-30g。静卧待1-3小时内有便意时温水坐浴 ,即可有完整的虫体排出。

  •   猪带绦虫病预防

      猪带绦虫病发病率高的乡村猪囊尾蚴和人囊尾蚴感染率也高。人为猪带绦虫惟一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终宿主,故彻底治疗患者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措施,不仅可使患者得以治愈,而且可减少猪囊虫病发病率。近年国内东北地区推行的“驱绦灭囊”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猪带绦虫病和猪囊虫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1.尽量不要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牛、鸡、鸭、羊、兔等肉类食品。严格执行生熟炊具分开,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饮食摊点的卫生检疫,患猪带绦虫病者不得从事饮食行业工作。

      2.严格肉类检疫 屠杀生猪必须经国家指定卫生部门检疫后方可进入市场,严禁“米猪肉”上市买卖。猪毛经氢氧化钠或氯化铁显色液处理后,其毛根部毛鞘的颜色可由健康猪的白色变为病猪的褐色或棕色,准确率可达81.2%~100%,可推广应用。屠宰后如将猪肉在-12~-13℃下冷藏12h,其中囊尾蚴可完全杀死。根据感染程度,采取高温处理或做工业用油。

      3. 加强粪管和对猪的饲养管理,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措施。改变养猪方,提倡圈养,不让有接触人粪而感染的机会。国内曾试用猪全囊虫匀浆(Q83抗原)配以弗氏佐剂给猪进行免疫接种,3年总保护率为91.39%;用Q83抗原弗氏佐剂一次接种3ml可达到100%保护率,安全保护期可达7~8个月。对人粪也要加强管理,可因时因地采用堆肥法、粪尿混合法、沼气池法等各种对粪便卫生处理的方法,杀灭粪中虫卵,而所有这些都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措施。

  • 猪带绦虫病一般护理

     猪带绦虫病护理

      1、加强卫生宣教

       教育群众改变不良的生食、半生食猪肉的饮食习惯,严格执行生熟炊具分开,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饮食摊点的卫生检疫,患猪带绦虫病者不得从事饮食行业工作。

      2、严格肉类检疫

       屠杀生猪必须经国家指定卫生部门检疫后方可进入市场,严禁“米猪肉”上市买卖。猪毛经氢氧化钠或氯化铁显色液处理后,其毛根部毛鞘的颜色可由健康猪的白色变为病猪的褐色或棕色,准确率可达81.2%~100%,可推广应用。屠宰后如将猪肉在-12~-13℃下冷藏12h,其中囊尾蚴可完全杀死。

      3、改变养猪方法

       提倡圈养,不让有接触人粪而感染的机会。国内曾试用猪全囊虫匀浆(Q83抗原)配以弗氏佐剂给猪进行免疫接种,3年总保护率为91.39%;用Q83抗原弗氏佐剂一次接种3ml可达到100%保护率,安全保护期可达7~8个月。

  • 猪带绦虫病饮食原则

    猪带绦虫病饮食

      食疗方(仅供参考)

      使君子蒸肉

      可治小儿肠道蛔虫及营养不良等症。每遇婴幼儿不想吃东西,面部苍白,日渐消瘦,腹胀且痛、口渴烦躁等症状出现时,即可吃此菜,定见疗效。

      原料:

      使君子5-10克,猪瘦肉100克,盐少许。

      制作:

      1、将使君子去壳,取出使君子肉备用。

      2、将使君子肉和猪瘦肉一起剁碎和匀,加入少许盐,二者做成肉饼。

      3、将使君子肉饼放入盘内,隔水用旺火蒸熟或煮粥时放在饭面上蒸熟即成。

      特点:

      两肉相配好吃,味香咸有口味。

      海南椰鸡汤

      椰子肉、椰汁可驱蛔虫、蛲虫;核桃仁健脑;鸡肉营养丰富。小儿受寄生虫的危害,可吃此汤,驱虫健身。

      原料:

      椰子1只,鸡1只(约重600克),姜片10克,核桃仁50克,红枣50克,清水约用1500克,盐少许。

      制作:

      1、鸡洗干净去皮,放入滚水中,浸约5分钟,斩成大块;核桃仁用水浸泡,去除油味;红枣洗净去核;椰子取汁,椰肉切块。

      2、把鸡、姜片、核桃仁、枣、椰汁与椰肉同放10碗滚开水中,加姜片,用猛火滚起后,改用文火煲3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特点:

      香甜适口,椰味清香浓郁。

链状带绦虫病,猪肉绦虫病,猪绦虫病
猪带绦虫病(taeniasis solium)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猪肉绦虫病、链状带绦虫病。其形态和生活史与牛带绦虫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重要区别(表1)。其中,人在猪带绦虫生活史中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肠道为肠猪带绦虫病,其幼虫寄生在人皮下组织、肌肉、脑等组织器官内则为猪囊尾蚴病(囊虫病)。囊虫病是人重要寄生虫病之一。猪带绦虫在全世界分布很广,主要流行于欧洲,中、美一些国家及印度等。我国22个省区均有散在病例。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农村多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