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

    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以下简称B19)引起的典型疾病是传染性红斑和急性关节病。但该病毒在一些血液病和免疫受损病人可引起再生障碍危象,在妊娠妇女可引起胎儿水肿乃至死胎。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传染科
    疾病别称:细小病毒感染,人类微小病毒感染,人类细小病毒感染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其他
    多发人群:儿童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治 愈 率:70%
    治疗周期:7-14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30000元)
    疾病症状:肌痛,低烧,红细胞增多
    相关检查:HPV检查,心电图,颅脑CT
    并发症:贫血
    治疗药品:诺氟沙星胶囊,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细小病毒B19 IgG抗体质控品
  •   一、发病原因

      1980年证实B19对人类具有致病性,近年发现其HPV B19病毒感染是重要的感染性疾病。B19是DNA病毒中体积最小、结构简单的一种病毒,其DNA为单链、线状分子。其名称中的B19来自最初发现该病毒的标本编号。病毒颗粒的直径为20~25nm,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囊膜。此病毒的核衣壳由2种结构蛋白组成。单个的病毒颗粒所含的DNA为正链或负链DNA。此病毒是稳定的,在60℃孵育16h仍保持其感染性。这一病毒不能在常规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中生长,但可在体外来源于人类骨髓、脐带、外周血或胚胎肝的红细胞系祖细胞中复制。

      二、发病机制

      对成人志愿者进行的两项研究对理解B19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基础。

       1.分期

    该病毒引起疾病的发病机制分为2期。

      (1)第1期:

    第1期的特点是,在给易感个体(血清中缺乏针对此病毒的抗体)经鼻接种后大约6天出现病毒血症。病毒血症持续大约1周;病毒被清除后数天出现针对此病毒的IgM抗体,此抗体持续存在数月。数天后出现IgG抗体,并且持续很长时间。在病毒血症的早期,出现非特异性全身性症状,持续2~3天;这些症状包括头痛、不适、肌痛、发热、寒战、瘙痒;这些症状伴有网织红细胞减少,以及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症状出现后数天,出现不显著的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这种下降持续7~10天,此时作骨髓检查揭示红细胞系祖细胞显著减少。也可以发现暂时性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计数的降低。

      (2)第2期:

    疾病的第2期在病毒接种后17~18天左右(在病毒血症被清除、咽部分泌物中病毒的排出终止以及网织红细胞减少消除后)开始。这一疾病与成人中的传染性红斑相似,有持续2~3天的细小的斑丘疹,伴有关节痛和关节炎,存在另外1~2天。这一期是在血清B19抗体滴度正在升高的情况下发生。

      2.是免疫复合物疾病

    以上研究表明,在无其他疾病的人,B19疾病表现为一种自限性传染性红斑及(或)关节病,几乎可以肯定它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疾病。这一概念得到以下事实支持:给慢性病毒血症患者注入免疫球蛋白可引发传染性红斑。相反,在免疫受损(如慢性溶血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综合征)宿主,此病毒引起的疾病往往是严重的,是因红细胞系前体细胞被B19破坏所致。正常宿主能够耐受7~10天的红细胞生成停止;但溶血性疾病患者则需要增加红细胞生成,病人难以耐受红细胞系祖细胞的破坏,因此通常会出现严重的暂时性再生障碍危象。有免疫缺陷的病人可能无法清除B19病毒血症,其结果是红细胞系统受持续感染,并出现慢性严重贫血。胚胎比成人需要较高水平的红细胞生成,且其免疫系统不成熟;这两种因素都可解释B19引起的胎儿水肿症。

      有人通过对53例急性B19感染病人随访26~85个月证实,B19感染后慢性关节炎的发生,与体内产生的抗B19非结构蛋白1(NS1)的抗体相关。B19特异地结合到细胞受体,即红细胞P抗原上。这种特异性结合可以解释B19对红细胞系祖细胞的亲嗜性,特别是对原幼红细胞和幼红细胞的亲嗜性。少数人缺乏P抗原,他们不受B19感染。

  •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一般治疗

      一、治疗

      对传染性红斑通常不需要治疗。

       1.对症治疗

    在发热时,可服用中西退热剂治疗。对一般关节病病人也不需要治疗;对严重关节炎的关节疼痛等可采用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关节疼痛,特别是有慢性症状的病人,可用非皮质类固醇类抗炎药治疗。并发严重贫血患者需输血治疗,对暂时性再生障碍危象一般用输入红细胞治疗。

      2.抗病毒治疗

    轻症一般不必给以特殊治疗。重症患者可用利巴韦林、干扰素α等抗病毒药物。

      3.免疫球蛋白治疗

    有免疫缺陷的贫血病人,应当用含有B19 IgG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治疗。这种疗法可以控制和治愈B19感染。有报道应用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每天200mg/kg静脉滴注,连续5天,能控制和治愈较严重HPV B19病毒感染,升高血红蛋白。

      二、预后

      一般临床过程较轻,免疫功能正常者,传染性红斑、关节炎可短期内自行恢复,预后良好。免疫功能低下和原有慢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则常引起TAC等较严重的病症。HPV B19病毒宫内感染可导致流产或胎儿死亡。病程迁延持久,甚至发生严重贫血危象而致死。

  •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预防

       1.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

    发现急性HPV B19病毒感染患者,应及时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特别要注意控制在儿童集体机构、家庭和病房内的暴发流行。

      2.进行HPV B19病毒抗体监测

      (1)育龄期、妊娠期妇女:

    育龄期妇女尽量进行HPV B19病毒抗体监测,阴性者避免与HPV B19病毒感染患者接触,妊娠期间要重点保护。

      (2)免疫功能低下和贫血患者:

      ①予以保护: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慢性贫血患者应予以保护,减少传播。

      ②用免疫球蛋白:对慢性溶血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及妊娠妇女,可考虑用免疫球蛋白预防B19感染。暴露前或暴露后给予免疫球蛋白是否能防止感染,尚不清楚。

      ③勤洗手:对这些人,在一个已知有B19感染的社区,用餐前、接触呼吸道或其他分泌物后洗手,可减少发生B19感染的危险。

      (3)有引起医源性传播危险的人:

    有暂时性再生障碍危象或慢性B19感染的病人(而不是传染性红斑或关节病的病人),有引起医源性传播的危险。对这些病人,应当安排在单独的病室内住院治疗,并对他们进行呼吸道隔离。

      3.疫苗

    当前对B19尚无疫苗可用。然而,有人正对一种以杆状病毒感染并能表达无感染性但有免疫源性B19衣壳蛋白质的一种昆虫细胞系作为候选疫苗进行评价。

  •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一般护理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护理

      1、合理休息,病人可进行一般活动,但休息时可使基础代谢率降低,减少氧的消耗,因此,合理安排休息很有必要。

      2、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3、饮食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以补充由于机体代谢亢进所消耗的热量。

  •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饮食原则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饮食

     注意营养的补充,保证每天体内吸收一定的维生素、蛋白质。

细小病毒感染,人类微小病毒感染,人类细小病毒感染
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以下简称B19)引起的典型疾病是传染性红斑和急性关节病。但该病毒在一些血液病和免疫受损病人可引起再生障碍危象,在妊娠妇女可引起胎儿水肿乃至死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