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病毒性出血热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此类疾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临床表现多较严重,病死率很高,病原、寄生宿主和传播途径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也有一些差异,并常在一定地区流行。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发现了十几种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热,其中在中国广泛发生的是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出血热和在新疆发生的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传染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皮肤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60%
    治疗周期:3--8周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面颊及上胸部充血,肠出血,蛋白尿
    相关检查:尿常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肝功能
    并发症:脑膜炎
    治疗药品:丹贞颗粒,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利巴韦林气雾剂
  •   一、发病原因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

       (1)流行性出血热:

    本病由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一些家畜也可偶然性携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北部和中部地区。

      (2)登革出血热:

    本病由披膜病毒科的黄病毒属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其次是白纹伊蚊。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特别是东南亚地区,

      (3)新疆出血热:

    本病由布尼亚病毒科的内罗病毒属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亚洲璃眼蜱。我国,俄国以及非洲等地均有本病流行。

      (4)阿根廷出血热:

    本病由虫媒病毒的Junin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螨。病毒在东南欧引起较重型HFRS。

      (5)玻利维亚出血热:

    本病系由虫媒病毒的Machup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是啮齿动物。

      (6)远东出血热:

    本病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是主要的。病毒进入人体后,经复制增生产生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出血、水肿和休克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病毒血症亦可引起各个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与坏死,并导致功能障碍。

      病理变化

      本病的主要病变为全身血管损害引起的血管扩张、充血,导致出血和血浆外渗.消化道、心内膜下、皮下、肝包膜下、肺及软组织出血.内脏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周围出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肝脾及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增生,吞噬现象活跃。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肺泡内有蛋白渗出液,肺毛细血管可有纤维蛋白血栓。肝实质脂肪变并有灶性坏死, 肝小叶中心坏死,亦可见灶状或点状坏死。肾上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灶性出血,球状带脂肪消失, 肾小管上皮有节段性变性坏死。此外,心肌、肾上腺、胰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坏死区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脑膜呈非化脓性脑膜炎变化,脑实质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周围出血及淋巴细胞浸润。皮质及脑干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变性、噬神经细胞现象和小胶质细胞增生。

  • 病毒性出血热一般治疗

    一、病毒性出血热西医治疗

      一)治疗

       1. 支持疗法:

    早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搬动,给充足的热量及维生素。

      2. 对症治疗:

      中毒症状重者:可应用地塞米松5~10mg,以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机体的应激能力和补充因肾上腺及垂体出血造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但晚期患者不宜应用。

      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身、冰敷等可减轻症状,但忌用发汗退热剂。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高热及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予葡萄糖注射液及平衡盐注射液静脉滴注。

      休克治疗:主要是补液和扩容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胶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红细胞、血小板聚集,防止DIC形成和微循环淤滞,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可应用平衡盐注射液、右旋糖酐40、20%甘露醇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

      出血:早期可小量多次输血,有助于控制出血、恢复循环血量。要注意监测凝血象,预防DIC的发生。

      少尿期治疗 :包括移行阶段及多尿早期,治疗原则应是保持内环境平衡,促进利尿,防治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以继发感染。

      多尿期治疗:治疗原则是及时补足液体及电解质,防止失水、低钾与低钠,防止继发感染。补充原则为量出为入,以口服为主,注意钠、钾的补充。

      3.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口服:成人每次100mg~200mg,老人每次100mg~150mg,每日3次,小儿每日10mg/kg~15mg/kg,分3次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及小儿每日10mg/kg~15mg/kg,老人每日10mg/kg,分2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静脉滴注3~5天

      高价免疫血清(羊) 球蛋白注射:注射前需做过敏试验(即0.1ml免疫血清加0.9ml生理盐水,前臂掌侧皮下注射0.05ml,观察30min无反应者为阴性)。常用剂量为3200~6400补体结合单位(5~10m1)。必要时12~24h后再注射1次。目前国外已应用人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注射获得显著疗效,亦有认为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皮质激素:中毒症状重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液体稀释后缓慢分次静滴。

      二)预后

      重型患者多预后不良,死亡原因主要是出血和休克。病死率达30%~50%。

    病毒性出血热辨证论治

    二、病毒性出血热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壮热多汗,心烦恶热、头痛,酒醉面容的,清气泄热,益气生津。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三钱), 石膏(五钱),人参(二钱),甘草(一钱半),上作一服,水二钟,粳米一百粒,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如果有腹胀,便秘,可去人参,加生地、麦冬、生大黄。

      灼热烦躁,夜寐不安,吐血衄血的,清心涤暑,凉营熄风;凉血解毒,开窍镇痉。

      方药:清营汤

      犀角(用代用品)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连心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每日三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方。

      出现烦躁不眠或谵语,可加服安宫牛黄丸,清心解毒,凉血开窍。若痰蒙心窍,神志不清者,加郁金、鲜菖蒲、远志等。

      方药:地黄汤(犀角、生地、丹皮、赤芍),

      生地黄(切,焙)60克,黄芩(去黑心)15克,当归(切,焙)、地榆(锉)、柏叶(炙)、 艾叶(炒)各45克,伏龙肝、蒲黄各60克。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合神犀丹或安宫牛黄丸,凉血解毒,清心开窍。

      热厥:神昏惊悸,身热气粗,汗出如油,手足厥冷,脉洪大而数或脉伏; 寒厥:大汗淋漓,畏寒厥冷,气微神昧,面白唇青,脉散大无伦,或沉细欲绝。

      清心开窍,清气凉营,大补元气,回阳救逆。

      方药:应速投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清心开窍。并可结合针刺人中、十宣、曲池、合谷等穴,清泄邪热,苏醒神志。

      元气真阴消涸,孤阳暴脱,当先回阳固脱,用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汤等。

      方药:参附汤

      人参、附子(炮,去皮、脐)、青黛各15克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楮叶1片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极度衰竭,精神萎靡,嗜睡腰酸,小便涩少,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的,滋肾生津,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

      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去皮),丹皮9克,知母24克,黄柏24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医宗金鉴》

      尿少尿闭,头痛呕吐,神昏谵语,痉厥抽搐的,清心开窍,熄风镇痉。

      方药:清营汤合羚角钩藤汤

      羚角片一钱半,先煎(4.5g),双钩藤三钱,后入(9g),霜桑叶二钱(6g),滁菊花三钱(9g),鲜生地五钱(15g),生白芍三钱(9g),川贝母四钱,去心(12g),淡竹茹鲜刮,与羚羊角先煎代水,五钱(15g),茯神木三钱(9g),生甘草八分(3g)。

      【摘录】 《通俗伤寒论》卷二

      疲倦懒言,口渴多饮,日夜多尿,腰膝酸软的,补肾固摄,益气生津。

      方药:八仙长寿丸(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萸肉、麦冬、五味子

      怀生地黄240克、山茱萸120克、怀山药120克、白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泽泻90克、麦冬90克、五味60克、益智仁60克加党参、益智仁、覆盆子。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时用姜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 病毒性出血热预防  

      各种病毒性出血热目前均无特效治疗方法,发病后只能对症治疗,因此,预防尤为重要。

      对于患病者,应积极预防及治疗休克、大出血、肾功能衰竭、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等。

      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可用国产灭活的乳鼠脑精制疫苗,人群中初步试验三针注射后抗体阳转率可达70%以上。

  • 病毒性出血热一般护理

    病毒性出血热护理

      日常预防保健

      1. 采取综合性措施,灭鼠、防鼠是预防本病关键的措施。应在鼠类繁殖季节(3~5月)与本病流行季节前进行。采用毒鼠、捕鼠、堵鼠洞等综合措施。保存好粮食及食物,整顿环境。

      2. 在秋季灭鼠可同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对家畜定期进行体外灭蜱,降低蜱密度。进入荒漠,牧场或林区作业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防蜱叮咬,接触病畜或患者的血液,排泄物时应戴手套,不喝生奶。

      3. 出血热病毒对一般消毒剂十分敏感,加热56℃30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杀灭,因此饮用水应煮沸,剩菜剩饭应加热。保持室内清洁,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所和叮咬机会。

  • 病毒性出血热饮食原则

    病毒性出血热饮食

      出血热食疗药膳方

      萝卜甘庶汤

      配料:萝卜500克,甘蔗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10克。

      制法:水煎服。

      药用:每天2次。

      说明:清热解毒;对发热恶寒、头痛、全身酸痛有疗效。

      芦根汤

      配料:芒根50克,鲜萝卜200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

      制法:水煮汤。

      药用:代茶饮。

      说明:清热解毒;对发热恶痛、头痛、全身酸痛疗效。

      黄瓜番茄汁

      配料:黄瓜250克,番茄230克。

      制法:黄瓜、番茄取瓤,拿纱布绞取汁。

      药用:代茶饮用。每天2次。

      说明:清热透邪;对高热、口渴烦躁、汗出气促、泛恶呕吐、视物不清、目痛有疗效。

      莲花粥

      配料:莲花末6克,粳米100克。

      制法:莲花阴干,研成细末,将粳米煮粥,加入莲花末调匀。

      药用:空腹食用,每天2次。

      说明:清热透邪;对高热、口渴烦躁、汗出气促、泛恶呕吐、视物不清、目痛有疗效。

      清营汤

      犀角 生地黄 麦冬 玄参 丹参 竹叶心 银花 黄连 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 生地黄 丹皮 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大青汤

      犀角 大青叶 栀子 淡豆豉

      主治:热毒入血引起的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出血热患者吃什么好?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流食半流食为主。

      出血热患者不要吃什么?

      忌烟酒,忌食辛辣之品。

      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此类疾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临床表现多较严重,病死率很高,病原、寄生宿主和传播途径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也有一些差异,并常在一定地区流行。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发现了十几种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热,其中在中国广泛发生的是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出血热和在新疆发生的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