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布病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疾病常见症状有发热、出汗异常、头痛、神经痛、腹泻、关节疼痛等。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传染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波状热,布鲁菌病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全身
    多发人群:动物密切接触的牧区多发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一般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疗...
    治 愈 率:87%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500元
    疾病症状:发烧,睾丸触痛,白细胞增多
    相关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脑脊液细菌培养,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
    并发症:脑膜炎,支气管肺炎
    治疗药品:盐酸土霉素片,盐酸四环素片,吲哚美辛巴布膏
  •   一、病因

      1 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全球分布,每年上报WHO的病例数愈50万。地中海地区、亚洲及中南美洲为高发地区。国内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特区,全国104个疫区均达到基本控制标准,但90年代以来,散发病例以30%~50%的速度增加,个别地区还发生暴发流行。

    ①传染源:

    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这些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尿液也常染菌。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

    ②传染途径:

    在国内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黏膜感染细菌。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性器官黏膜而发生感染。

    ③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特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间,乃与羊的产羔季节有关。患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并不太少见。

      2 病原学:

    国际上将布鲁菌分马尔他(羊)、流产(牛)、猪、犬、森林鼠及绵羊附睾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3个生物型)、牛种(8个生物型,牛3型和牛6型菌的生物特性是一致的,1982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布鲁菌分类学会将其合并为一个生物型称为3/6型)、猪种(5个生物型,原为4型,1982年国际会议上增加第5型)、森林鼠种、绵羊附着和犬种各一生物型。我国以羊种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牛种菌,猪种菌仅存在于少数地区。近年发现在23个省区,犬中的犬种感染率为7.5%,五省区抽样调查,人群的感染率为6.1%。布鲁菌为一不活动、微小的多形球状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形成。该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湿热60℃10~20分钟、3%漂白粉澄清液等数分钟即可将其杀灭。布氏杆菌在外界环境的生活力较强,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中可生存5天至4个月。布鲁菌仅产生内霉素,对实验动物具一定毒性。

      3.病理改变:

    血管的增生破坏性病变也为变态反应所致,主要累及肝、脾、脑、肾等的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导致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脏器的浆液性炎症与微小坏死等。骨、关节和神经系统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强直、脊椎炎、骨髓炎、神经炎、神经根炎等。肺可有出血卡他性肺炎,心脏病变较血管病变少见,有心内膜炎、心肌炎等。肾混浊肿胀,偶见弥漫性肾炎和肾盂肾炎。此外,尚有睾丸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等。

      二、发病机制:

    布鲁菌自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后,中性多核粒细胞首先出现,被吞噬的牛型细菌可部分被杀死,但羊型菌不易被杀。存活的布鲁菌随淋巴液到达到局部淋巴结。根据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侵入菌的数量及毒力,病菌或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中生长繁殖而形成感染灶。当病菌增殖达到相当数量后,即冲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血循环,此时可出现菌血症、毒血症等一系列症状。布鲁菌主要寄生于巨噬细胞内,与其他寄生细胞内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样,其发病机制以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布病的发生发展乃甚为复发,一则与菌血症、毒血症、变态反应有关,二则该菌侵犯多个器官,三则抗菌药物与抗体不易进入细胞,所以本病临床表现复杂、难治。网状内皮系统在急性期呈弥漫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样细胞、巨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所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细菌产生的变态反应。肝、脾、淋巴结及骨髓中均可有类似病变。在羊型和猪型布氏杆菌病中,特别是在后者中常有化脓性肉芽肿形成。

  • 布病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1 急性感染

      1】一般疗法及对症疗法:

    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及营养的补充,给予足量维生素B族和C,以及易于消化的饮食。高热者可同时应用解热镇痛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助改善血症症状,但必须与抗生素合用,疗程3~4天。有认为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长期有睾丸肿痛者,均有应用激素的指征。

      2 】抗菌治疗:

    利福平对本病有效,利福平600~900mg/天加四环素200mg/天,疗程6周,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方案。羊、猪型感染者以四环素与链霉素合用为宜,一般采用二个疗程,每次间隔5~7天,每一疗程为3周。四环素每天剂量为2g,4次分服。发热一般于用药后3~5天内消退,此时剂量可减为1.5g。链霉素的每天成人剂量为1g,分2次肌注。SMZ和TMP合剂对本病也具一定效果,对四环素过敏者、孕妇等可以采用。疗程宜为4~6周,过短易有复发(复发率4%~50%)。链霉素也需同用,成人剂量每天1g,分2次肌注,疗程3周。

      2 慢性感染

      一般认为四环素与链霉素合用有一定疗程,但四环素的疗程应延长至6周以上,链霉素以4周为宜。对脓性病灶可予手术引流。

      布氏杆菌骨髓炎应予彻底清创,辅以长期抗菌治疗,除四环素及链霉素外,亦可试用氯霉素与庆大霉素联合疗程。脊柱炎或椎间盘感染一般无需外科引流。关节炎患者偶需做滑膜切除术。

      布鲁菌心内膜炎宜用四环素治疗,疗程2~3个月。链霉素6周。四环素亦可与庆大霉素复方SMZ联合治愈本病。也可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利福平。但成功的治疗常需换瓣。

      布菌疗程已沿用20余年,静脉注射,首剂为25万个菌体,以后依次为50万、125万、250万、500万、1000万、2000万、5000万、7500万、1亿、1.5亿。每次注射后引起短暂的发热有效。禁忌证为:活动性且肺结核、风湿热、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及妊娠等。

      布鲁菌病并发症有心内膜炎、心包炎、脑膜脑为、脑膜炎、脊髓炎、支气管肺炎、胸膜炎、子宫内膜炎等,个别病人可发生失语、瘫痪、听力减退、耳聋、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肾炎、肾盂肾炎等。妊娠患者发生流产者约占1%。

    布病辨证论治

     二、中医治疗

     急性期湿热毒邪外犯肌表,内侵脏腑,以邪实为主,治疗以清热化湿解毒为主;慢性期正虚邪恋,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佐以清除余邪。

      1、湿热伤营型:

    此时菌毒血症及脏器病损均较严重。

      症状:关节疼痛,肝脾、烦热多汗,睾丸肿痛,舌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滋阴养血。

      方药:清营汤合三仁汤加减。

      玄参10克,丹参15克,麦冬15克,黄连6克,生地15克,连翘10克,郁金12克,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滑石15克,芦根15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2.湿热内蕴型:

    相当于急性期,菌毒血症及病灶损害轻浅阶段。

      症状:畏寒发热,午后热甚,身痛,脘痞,舌苔腻,脉濡数。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佩兰10克,蔻仁10克,滑石15克,藿香10克,菖蒲10克,黄芩12克,连翘15克,木通6克,茯苓15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3.正虚邪恋型:

    相当于慢性期,已无菌毒血症,以神经功能失调为主。

      症状:烦热失眠、乏力,腰腿疼痛,身体虚弱,或已有关节变形及活动受限,舌有瘀点,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清除余邪。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党参12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丹参30克,茯神12克,桑寄生15克,秦艽15克,独活10克,黄柏10克,鸡内金6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4.其他

      (1)穿山龙:

    每日2m1,肌肉注射,内含生药1 g,15日为一疗程。近期疗效为30%。本品为一种非特异性脱敏疗法并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的作用。

      (2)0.2%黄连素注射液:

    每次4m1,肌肉注射,每日2~3次,疗程2~3周。

      (3)雄蒜丸:

    雄黄30g,大蒜60瓣。将雄黄研末,大蒜捣成泥状,揉合为60丸,每次1丸,每日3次,连服20日为一疗程。配合针灸,可提高疗效。

      (4)三黄汤:

    黄连15g.黄芩20g、黄柏h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20日。

      上面资料仅供参考。

  •   布鲁菌病预防

      1、患病动物必须予以隔离或宰杀。污染地区要仔细进行消毒。奶和奶制品必须施行巴氏消毒法。

      2、在流行地区的工作人员,均应施行菌苗的预防接种。牛群中可接种减毒活菌苗或19-B菌苗。

      3、对家畜进行定期检疫,发现病畜进行隔离治疗,病畜产物和死畜必须深埋。

      4、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皮毛可用过氧乙烷熏蒸消毒,并放置3个月以上再运出疫区。病畜用过的牧场需经3个月自然净化后再使用。

      5、禁食病畜肉及乳品。与牲畜或畜产品接触密切者,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眼罩、手套,穿防护衣。皮肤有伤口者,应暂时避免接触家畜。

  • 布病一般护理

     布鲁菌病护理

     禁食病畜肉及乳品。与牲畜或畜产品接触密切者,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眼罩、手套,穿防护衣。皮肤有伤口者,应暂时避免接触家畜。

  • 布病饮食原则

     布鲁菌病饮食

     1、布鲁菌病食疗方:

      〖组成〗大蒜60 瓣、雄黄30 克.

      〖用法〗雄黄研细未, 大蒜捣烂, 配制成60 丸, 每次1 丸, 1 天3 次, 连服20 天为一疗程.

      〖主治〗布鲁菌病慢性期, 痕乏, 多汗, 低热, 失眠, 烦躁.

      2、布鲁菌病患者适宜吃什么?

      饮食宜选择清淡而易于消化的流汁或半流汁,以补充人体消耗的水分,如汤汁,饮料,稀粥之类;

      宜吃具有清热,生津,养阴作用的食品;

      宜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蔬菜瓜果;

      宜吃以下食物:梨子,橘子,李子,柑,香蕉,椰子浆,甘蔗,西瓜,番茄,黄瓜,萝卜,冬瓜,金银花等等。

      3、布鲁菌病不适宜吃什么?

      忌吃黏糯滋腻,难以消化的食品;

      忌吃高脂肪及油煎熏烤炒炸的食物。

      忌吃以下食物:糯米,牛肉,狗肉,羊肉,羊髓,鸡肉,鸡蛋,鲫鱼,鳗鱼,杨梅,胡椒,肉桂,炒米,薄荷等等。

波状热,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疾病常见症状有发热、出汗异常、头痛、神经痛、腹泻、关节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