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黄热病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披膜病毒科,病毒直径约22~38nm,呈球形,有包膜,含单股正链RNA。易被热、常用消毒剂、乙醚、去氧胆酸钠等灭活,但在血中能于4℃保存1个月,在50%甘油中于0℃下可存活数月,于-70℃或冷冻干燥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年。
最初分离的黄热病毒Asibi株通过组织培养弱化成17D株,用以制备减毒活疫苗,预防效果良好。
病原为黄热病病毒(yellow fever virus),属黄病毒科(family Flaviviridae)的黄病毒属(genus Flavivirus),(过去的虫媒病毒B组)与同属的登革热病毒等有交叉免疫反应。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37~50nm,外有脂蛋白包膜包红,包膜表面有刺突。黄病毒基因组分为二个区段:5'端1/4编码该病毒3个结构蛋白,即C蛋白(衣壳蛋白)、M蛋白(膜蛋白)和E蛋白(包膜蛋白);3'端3/4编码7个非结构蛋白。基因组的5'端和3端均有一段非编码区。
黄热病病毒有嗜内脏如肝、肾、心等(人和灵长类)和嗜神经(小鼠)的特性。经鸡胚多次传代后可获得作为疫苗的毒力减弱株。易被热、常用消毒剂、乙醚、去氧胆酸钠等迅速灭活,在50%甘油溶液中可存活数月,在冻干情况下可保持活力多年。小鼠和恒河猴是常用的易感实验动物。
二、发病机制
病毒侵入人体后扩散到局部淋巴结,并在其中复制繁殖,数日后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主要累及肝、脾、肾、淋巴结、骨髓、横纹肌等。以后病毒从血中消失,而在脾、骨髓、淋巴结等处仍可检出。病毒的强毒株常主要侵犯肝脏,并引起严重病变。
黄热病的病理损害是由于病毒聚集于不同器官和组织并在其中繁殖所致,主要受损脏器为肝、肾、心,其他组织器官亦可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
肝脏病变主要在小叶中带,肝细胞混浊肿胀,胞核变大,呈多发性微小空泡性脂肪改变,凝固性坏死及嗜酸透明变性。炎症反应轻微或缺乏,无明显组织增生。严重肝脏病变可导致深度黄疸、出血及低血糖等。肾脏病变轻重不一,自肾小管上皮浊肿至肾小管坏死,特殊染色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球囊间隙与近端肾小管腔内有蛋白质物质。远端肾小管存在透明与色素管型。肾功能减退和尿毒症系因血容量减少,肾小管坏死等所引起。心肌有广泛退行性变和脂肪浸润。重症病例可有灶性出血,病变常累及窦房结和希氏束,临床可出现心率减慢、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脑部偶见水肿及小的出血灶。组织学变化以细胞变性、脂肪浸润、坏死,而无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为特点。病灶呈散在性分布。
黄热病一般治疗
一、黄热病西医治疗
本病无特效疗法,曾试用于干扰素诱导剂polyⅠ∶C和病毒唑(ribavirin)于恒河猴的早期实验性感染,未获明显效果。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至完全恢复为止,即使轻症病例也不可忽视,以防止心血管系统突然发生变化,活动量宜逐渐增加。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发生频繁呕吐时禁食,并于静脉内适量补液,给予5%~10%葡萄糖盐水或血浆,但需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
高热给予酒精擦浴或其他物理降温措施。剧烈头痛可采用小量解热镇痛剂,但忌用可导致出血的阿司匹林、消炎痛等。止吐可用胃复安5~10mg口服或肌注,呃逆严重可肌注或静注利他林10~20mg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试用于有心肌损害者,同时给氧吸入。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疟疾者给予合适抗菌药物或抗疟药。休克、DIC、尿毒症、心力衰竭等的处理见有关各节。
重症病人如能进入重点监护室,则某些病例可能因而获救。
二、预后
黄热病的预后因不同毒株和不同地区而异,如包括轻型在内,病死率为5%-10%。某些患者得病后所以病情较轻,可能与以往患过其他B组虫媒病毒感染有关。 恢复一般迅速,并发症少见。
轻症患者一般顺利恢复,不留后遗症。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随每次流行而异,受种族、年龄、其他乙组虫媒病毒引起的免疫状态等多因素影响,可达30%~50%。
黄热病预防
预防措施的重点因不同地区而异,在中、南美洲各城镇以防蚊灭蚊为主;在非洲由于多数属于丛林型,且居民点比较分散,宜重点推行预防接种。患者应就地集中收治,予以防蚊隔离,这在病程最初4d内尤为重要。加强国境检疫,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出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书,必要时留验观察。
防蚊灭蚊是防止黄热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方法包括发现和消灭孳生地、捕捉杀灭成蚊等。宜用菊酯类、杀螟 松等杀虫剂。巴西等南美国家采用防蚊、灭蚊措施已取得显著效果。对来自疫区的各种交通工具如舟、车、飞机等给予严密灭蚊处理。
预防接种是防止本病暴发流行和保护个人的有效措施。当本病流行时宜在一定人群中普遍进行预防接种,而以易感儿童为重点对象。接种1次即可,免疫力于接种后7-9d产生,并可维持10年以上,甚至终身。防疫人员、进入疫区的部队、林业人员、猎民、与黄热病病毒接触的实验室人员,以及去疫区的旅客等均需接种疫苗。中国采用干燥黄热病减毒活疫苗,皮下注射1次,0.5ml。近年来有应用皮肤划痕法接种者,划痕3条后滴疫苗各一滴。
黄热病一般护理
黄热病护理
1.管理好传染源
由于我国尚未发现本病,所以黄热病的预防应加强边境检疫,对于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m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书,以防止该病传人我国。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防止本病的重点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17D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一次皮内接种0.5ml,7~9天即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并可持续达10年以上。在进入疫区、已知或预测有黄热病疫情活动的区域,对9个月以上的儿童应常规进行预防接种。但不宜用于4个月以下的婴儿,因接种后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几乎均为小于4个月的婴儿。
黄热病饮食原则
黄热病饮食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