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念珠菌病疾病病因
一、病因:
1.感染因素(25%):
念珠菌病是由内源性病原引起,一般不从周围环境获得。正常人的口腔、肠道和阴道黏膜上都存在念珠菌但不发病,当某些身体原因引起阴道中的PH值下降,酸度增加时,念珠菌便会大量繁。由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占所有主要全身性真菌病的80%。如今,念珠菌已成为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第4位病原体,并且是免疫受损病人的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
感染通常与多发性损伤或外科手术。多疗程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或静脉补充高营养有关。注射的静脉通道和胃肠道是念珠菌通常的侵入门户。心内膜炎的发生可能与滥用静脉注射药,心瓣膜更换和血管内损伤有关。真菌血症可导致脑膜炎和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肝、脾、肾、眼及其他组织的灶性病变。此外,髓过氧化酶缺乏、转铁蛋白降低和血清铁升高,锌离子缺乏、高血糖、维生素A缺乏和皮肤损伤等都能诱发念珠菌病。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放疗及化疗的应用;导管、输液(特别是肠外高营养疗法)、手术(特别是胃肠道和人工瓣膜手术)、烧伤等都能降低机体防御功能,或为病菌入侵创造条件而增加感染机会。
2.易感人群(25%):
免疫抑制病人,以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最为常见。
艾滋病病人,或其他原因引起的T细胞介导免疫防御机制受损病人,偶尔也可发生于其他患者。
免疫正常的妇女,阴道念珠菌病常累及妇女。
使用抗生素后,接受抗癌化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和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人。
3.病菌感染(15%):
白念珠菌孢壁主要由糖原、甘露聚糖等组成,后者能加强白念珠菌的粘附能力,引起感染。实验证明带芽管的白念珠菌较单纯芽孢粘附力为强。其次,白念珠菌在组织内常呈菌丝体,与孢子相比,不易被吞噬,因此其致病性增加,其他念珠菌形成菌丝能力弱,故致病力也弱。此外念珠菌还可能产生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毒素和一些水解酶,损伤机体组织,诱发感染。
全身性念珠菌病一般治疗
全身性念珠菌病西医治疗
一、支持疗法
首先应消除诱发因素,如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须考虑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控制糖尿病和恶性肿瘤,调换静脉输液管等,当病人有免疫功能缺陷时,可应用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以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
二、药物疗法
内用疗法
1.制霉菌素:
多用于治疗皮肤、粘膜以及消化道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局部可用5万~10万U/ml的水混悬液涂布,每2~3小时一次,涂布后可咽下。也可用含漱剂漱口,或制成含片、乳剂等。儿童(1~2岁)口服10万U/次,每日3次,成人口服50万~100万U/次,每日3次。本药的抑菌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膜释放钾,从而引起细胞内糖原分解中止而失去活力。口服副作用极小,偶尔有引起恶心、腹泻或食欲减退者。疗程7~10日。
2.两性霉素B及球红霉素静滴治疗内脏念珠菌病有一定效果,但毒性较大,须注意观察。
对大多数严重病人,特别是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的病人,建议两性霉素B单独静脉注射或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
3.氟康唑:
对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念珠菌血症病人,氟康唑的治疗效果与两性霉素B相同,并且有初步资料提示,氟康唑治疗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可能也有效。但克氏念珠菌感染对氟康唑无反应,故应当用两性霉素B治疗。其他一些念珠菌,特别是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低于白念珠菌。除有克氏念珠菌或其他抗氟康唑菌株高度流行的医院外,在获知菌种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前,作为初始治疗可用高剂量(600mg/d或更大剂量)氟康唑口服,或必要时静脉注射,而在克氏念珠菌或其他氟康唑抗性株高度流行的医院,则应当用两性霉素B作为初始治疗。但比较试验不完善,氟康唑治疗全身性念珠菌病的最佳剂量仍未确定。多数专家推荐用400~800mg/d(口服或有必要时静脉注射),特别是因为某些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抗性大于白念珠菌。尤其在克氏念珠菌感染常见的医院,则应当用两性霉素B作初始治疗,直至获得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其他唑类药物可能也有效,但没有可供借鉴的疗效对比资料。对念珠菌性心内膜炎尽管可试用氟康唑长疗程抑制性治疗,但最终几乎均需要行瓣膜更换术。
4.克霉唑:
成人每日剂量2~3克,分三次内服,连续用2周。本药的副作用主要为肠道反应;长期使用可影响肝功能,引起白细胞减少,故目前多使用局部制剂。
5.酮康唑:
成人量200mg ,每日一次即可。还有人提 出本品200 mg,隔日服一次与每日一次,效果相同。对于皮肤、消化道等口腔外真菌病有明显疗效。
6.咪康唑:
散剂可用于口腔粘膜,霜剂适用于舌炎及口角炎,疗程一般为10日。
7.大蒜注射液20~40ml,加入葡萄糖液静滴,每日一次。
疗效较满意,毒性亦小。
8.转移因子肌注隔日一次或内服甲氰咪胍300 mg,每日四次,可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促进病人康复有裨益。
外用疗法
皮肤粘膜念珠菌仅采用外用疗法即可奏效。临床应用可酌选龙胆紫、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球红霉素及咪唑类药等作主药,配制成溶液、软膏、泥膏或乳剂以供使用。
局部治疗
(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用于哺乳前后洗涤口腔,也可用本药在哺乳前后洗净乳头。
(2)龙胆紫水溶液:口腔粘膜以用1/2000(0.05%)浓度为宜,每日涂搽3次,以治疗婴幼儿鹅口疮和口角炎。
(3)洗必泰:可选用0.2%溶液或1%凝胶局部涂布,冲洗或含漱,也可与制霉菌素配伍成软膏或霜剂,其中亦可加入适量去炎舒松,以治疗口角炎、托牙性口炎等。
三、治疗原则
皮肤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和阴道念珠菌病可局部应用多烯族抗生素(以制霉菌素或曲古霉素为主)或咪唑类药物。念珠菌肠炎、食管炎等予以口眼前述药物。内脏型念珠菌病则须全身用药,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加口服氟胞嘧啶。念珠菌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也应联合使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念珠菌心内膜炎的诊断一旦成立,除即予特效药治疗外,尚须争取时间(一般为24~48h,最多数日)进行手术治疗,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全身性念珠菌病预防
一、预防:
孕妇及婴幼儿预防感染:避免产房交叉感。经常用温开水拭洗婴儿口腔,哺乳用具煮沸消毒,并应保持干燥,产妇乳头在哺乳前,最好用1/5000盐酸洗必泰溶液清洗,再用冷开水拭净。
小儿预防感染:儿童在冬季宜防护口唇干燥开裂,改正舔唇吮舌的不良习惯。
全身性念珠菌病一般护理
全身性念珠菌病护理
一、护理:
1.宜食
1)、多饮红茶。红茶中有各种抗菌作用,并且预防感冒。红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杀除食物有毒菌、使流感病毒失去传染力等抗菌作用。
2)、宜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3)、多食用清热类食品。如绿豆,清热解毒,丝瓜,凉血解毒。
2.忌食:
1)、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忌葱、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烟、酒。
4)、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住院病人和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尤为注意,预防院内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病人,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均应警惕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特别要注意容易被忽略的深部(内脏)白色念珠菌并发症的发生。日常应加强锻炼,保证营养。
全身性念珠菌病饮食原则
全身性念珠菌病饮食保健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鱼腥豆带汤】
配方: 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
制法: 以上三味加水煎汤,去鱼腥草,加白糖适量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饮汤食豆和海带。每日1次,连服7日。
【绿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 薏米50克,绿豆25克,鲜百合100克。
制法: 将百合掰成瓣,去内膜,绿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调味。
功效: 养阴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 每日1~2次。
【苋菜蕹菜汤】
配方: 马齿苋、生蕹菜各3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 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用法: 饮服,每日1次。
【土茯苓大枣煎】
配方: 大枣、土茯苓各3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 饮汤,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