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为细菌感染所致。
致病菌: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主要感染途:
1、血源性感染
最常见的、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发病率最高。
发病前有一个未曾正确处理的化脓性感染病灶,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引起骨组织发生骨髓炎。
好发部位:长管骨,尤其是下肢骨。
发病率:胫骨>股骨>肱骨>桡骨>髂骨>脊椎骨
2、蔓延发生感染
直接由邻近的化脓病灶蔓延到骨组织引起骨髓炎。
3、创伤性感染
弹伤、刀伤、骨折、关节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时,病原菌由伤口直接侵入骨组织引起骨髓炎。
二、发病机制
1、急性骨髓炎经3周以上治疗尚未痊愈
2、急性炎症消退后,出现死骨。
三、病理改变
出现死骨,周围有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和脓液,而新生骨形成包壳。
脓液向软组织扩散,皮肤破溃形成窦道,排出脓液和小块死骨。
此时急性炎症逐渐消退,窦道口暂时自行封闭。
当病人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出现急性炎症发作,局部渗出物增多和张力增高,使原窦道再开放,自行引流脓液。
小儿慢性骨髓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手术治疗
(1)切除窦道、清除肉芽组织、消灭无效腔,摘除死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自体骨移植,肌瓣填塞一期闭合切口。
(3)彻底清除病灶后,采用闭式冲洗-负压吸引,往冲洗管滴入抗生素,引流出脱落的组织碎屑和凝血块。
(4)将含有庆大霉素的骨水泥链珠,置入病灶清除后的残腔内。
2、抗生素治疗
有人主张大剂量口服抗生素,持续6~12个月。
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疖、疔、疮、痈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最易继发感染而致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生,因此预防疖、疮、痈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预防骨髓炎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其预防的主要措施是:
1.保持室内气流通,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青春期应多食蔬采水果,少用油剂润肤,以防止皮脂腺分泌物堆积或腺管阻塞。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防止感冒发生。
4.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必要时考虑手术摘除。
预防外伤感染:外伤感染包括组织损伤后感染和骨骼损伤后感染,也是引起骨髓炎的常见原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积极预防。
小儿慢性骨髓炎一般护理
一、护理
1、协助锻炼,慢性骨髓炎没有急性的全身症状,主要有面色苍白、消瘦等营养不良表现。可协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功能锻炼,病情较轻者,可让其散步等,以增强体质。
2、随时观察伤口变化,如伤口的大小、形状、边缘与颜色,以及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和脓液的多少、性质、颜色、根据情况辨证用药。
3、创口要保持清洁,做好带菌伤口的无菌操作。
小儿慢性骨髓炎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
1、治疗早期
保持体内为略偏碱性,可多喝汤。
做到低脂肪、低糖、低盐,以清、淡、素、全为主,少吃糖、酒、鱼、肉、禽、蛋及动物的油脂,多吃蔬菜、水果、薯类和海藻等。
2、治疗中期
多食水果蔬菜,少荤多素,同时补充一些高蛋白等饮食,以广泛摄取多种营养。
可常饮用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的新鲜豆浆、花生浆、牛奶等流汁食品
用猪的脊骨、肋骨煲汤,补充钙、磷、铁、镁、铜、锰等微量元素。
3、患者稳定巩固时期
饮食要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多食水果蔬菜,增加奶类和豆制品,适量吃猪瘦肉和鸭肉。
保持体内碱性。
不吃烟熏、油炸、霉变食品。
忌暴饮暴食、酗酒、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