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流行性甲型脑炎

    流行性甲型脑炎又称昏睡性脑炎(encephalitis lethargica)。1917年4月康斯坦丁冯艾克诺默(Constantin von Economo)医生在维也纳精神病学会上发表了他对这种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的发现,并提出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故又称Von Economo脑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甲型脑炎席卷欧洲,大约500万人被感染,患者大多为年轻人,而且女性多于男性。急性期临床特征为发热、昏睡、眼肌瘫痪及舞蹈样运动过多等。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帕金森(Parkinson)综合征。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传染科
    疾病别称:昏睡性脑炎,甲型脑炎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颅脑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治 愈 率:治愈率83%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14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疾病症状:发烧,嗜睡,嗜睡
    相关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
    并发症:脑疝
    治疗药品:安宫牛黄丸,盐酸苯海索片,复方熊胆滴眼液
  •   一、发病原因

      由于上世纪20年代以后,此病几乎完全消失,故该病的病因一直未肯定,根据其病理改变和临床特征,推测该病原可能为病毒,至今为止,尚未分离出该病病毒。近年来,对散在发生的Von Economo脑炎的研究表明,该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家族性。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不详。急性期病理改变呈脑中枢急性炎症表现,脑膜及大脑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神经元水肿,染色质溶解、固缩,神经节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以基底节、中脑、脑桥损害最显著。慢性期则表现为进行性脑病,呈退行性炎症过程和纤维化。

  • 流行性甲型脑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目前尚无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初期,主要对症处理,精心护理和身体功能的维护,常常需要重症监护治疗。随着病情的稳定,除维护身体功能外,还要依靠物理疗法、语言障碍纠正疗法,以及营养支持疗法来改善身体功能。除此之外,心理疗法和情感疗法也很重要。最新的研究方向是利用细胞技术,即利用细胞修复被损伤的脑细胞或替换死亡的脑细胞,在近期内将会应用于临床治疗。

      二、预后

      约有30%患者完全康复,30%转为慢性、留有后遗症,病死率为30%。

  •   一、预防:

      病人应隔离治疗,注意切断呼吸道传播途径。

  • 流行性甲型脑炎一般护理

      预后:约有30%患者完全康复,30%转为慢性、留有后遗症,病死率为30%。

  • 流行性甲型脑炎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一、补充卵磷脂。蛋黄、豆制品等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不妨适量进食。

      二、多食碱性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豆腐、豌豆、油菜、芹菜、莲藕、牛奶、白菜、卷心菜、萝卜、土豆、葡萄等属碱性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如青椒、金针菜(黄花)、荠菜、草莓、金 橘、猕猴桃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三、多进食一些含有胆碱的食物。鱼、瘦肉、鸡蛋(特别是蛋黄)等都含有丰富的胆碱。

      四、补充含镁食品。豆类、荞麦、坚果类、麦芽等含有丰富的镁。

      五、食用补品:有条件的话,可适当进食人参、枸杞、胡桃、桂圆、鳝鱼等补益食品。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昏睡性脑炎,甲型脑炎
流行性甲型脑炎又称昏睡性脑炎(encephalitis lethargica)。1917年4月康斯坦丁冯艾克诺默(Constantin von Economo)医生在维也纳精神病学会上发表了他对这种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的发现,并提出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故又称Von Economo脑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甲型脑炎席卷欧洲,大约500万人被感染,患者大多为年轻人,而且女性多于男性。急性期临床特征为发热、昏睡、眼肌瘫痪及舞蹈样运动过多等。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帕金森(Parkinson)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