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PM是300多个青霉品种中的惟一的一种双相菌,即在25℃时为菌丝相,在37℃时为酵母型。前者在培养基中可形成红色素,后者没有。值得一提的是,二相之间转变的时间不一,从酵母相变为菌丝相较容易,只需要1~2天即长出帚状枝并产生红色色素,而后者转变为前者则需要3周以上,经过一个短棒状或畸形的过渡期,故不能过早决定为单相青霉菌。只有酵母型才有致病性。
二、发病机制
PM多侵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是侵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即肺、肝、肠淋巴组织、淋巴结、脾、骨髓、肾和扁桃体等,以肺及肝最为严重。婴幼儿免疫缺陷者,易通过血行播散。成人因免疫组织较为健全,PM的繁殖受抑制,病变局限化,成肉芽肿。临床上在婴幼儿多表现为播散型PM病,肺的表现多为间质性肺炎。在成人以多发脓肿多见,还有肝、肠淋巴结、神经组织和内分泌腺等,后二者很少受累。病理切片显示化脓性肉芽肿改变,其中央坏死,有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其中。PAS或Grocott真菌染色法可以显示真菌PM藏于巨噬细胞内。桑葚状细胞团、腊肠状细胞和横壁3大特点是PM的主要组织形态学改变。
马尔尼菲青霉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早期可应用两性霉素B,50mg加10ml蒸馏水摇匀,再加入5%右旋糖酐,使最后浓度低于0.1mg/ml,静脉滴注。先从小剂量开始,后逐渐加量,以减轻不良反应。注射局部常引起静脉炎
二、预后
马内菲青霉病是可治之症,但由于发病隐匿,早期不为患者重视,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致使病情危重而威胁生命。
由于本病确切传播途径尚不清楚,因此尚待探讨有效预防措施,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到东南亚地区旅游时易患本病,因此这些人应避免到流行区旅游。该地区居民,或到过该地区的人,出现机会性感染,应考虑到PM感染可能,以尽早作出诊断和治疗。
马尔尼菲青霉病一般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马尔尼菲青霉病饮食原则
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比如说,海鲜、鸡肉、狗肉等。与此同时,也不要禁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