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脊髓炎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原菌为结核杆菌。结核菌通过血行或直接侵入而累及脊髓、脊膜和脊髓血管,形成结核性肉芽肿或结核球,致脊膜、脊蛛网膜炎及脊髓缺血。
二、发病机制
胸腰段脊髓受累较多见。以脊髓内受累为主者,可为髓内单发或多发的结核肉芽肿或结核球,严重者可伴空洞形成。以脊膜受累为主者,常有脊膜及神经根增厚。此外尚有结核性脊膜炎或血管炎而继发脊髓血管受压或阻塞造成的脊髓缺血,产生脊髓缺血性损伤的病理改变。
结核性脊髓炎一般治疗
结核性脊髓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明确诊断后应即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
1.异烟肼(INH)、链霉素、利福平三联用药。剂量为:异烟肼600~1200mg/d,利福平450~600mg/d,链霉素1g/d肌内注射。4~8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加用维生素B6 200mg/d静滴,以防异烟肼(INH)的副作用。对于蛛网膜粘连者可采用INH 50mg、链霉素50mg、地塞米松5mg鞘内注射,每周两次,10~15次为一疗程。冲击剂量后,改为INH口服,每次100mg,3次/d,链霉素1.0g,每周2次,总量90g。异烟肼(INH)和对氨基水杨酸(PAS)至少应用6~12个月。
2. 异烟肼(INH)、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PAS)三联用药。用法基本同上,PAS 8~12g/d,静脉滴注,半年后改为异烟肼(INH)、对氨基水杨酸(PAS)巩固治疗。
二、预后
一般病程很长,早期诊治的患者,脊髓功能损害较轻,抗结核治疗较晚或不彻底者,后遗症明显,也可能并发结核性脑膜脑炎。
结核性脊髓炎预防
主要原则是增强体质,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新生儿及儿童按要求积极实施计划免疫接种;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和后遗症。
结核性脊髓炎一般护理
结核性脊髓炎护理
1、休息时让平卧硬板床,床上垫有软褥或气垫。以减少身体的挤压。保持床铺整洁、干燥,臀部置气圈保护皮肤。定时翻身,防止褥。
2、口腔的清洁护理和预防呼吸道感染,以免诱发其他感染加重病情。每天定时给病人多饮水,是口腔和呼吸道保持湿润。口腔清洁一天至少两次,最好饭后也可以清洁一下。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新。
结核性脊髓炎饮食原则
结核性脊髓炎饮食保健
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