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复孔绦虫病

    复孔绦虫病(dipylidiasis)是由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寄生肠道所致。患者多为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贫血等。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传染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胃,肠,肛门
    多发人群:儿童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腹胀,食欲减退,肛门瘙痒
    相关检查:粪便寄生虫
    并发症:拉肚子,贫血
    治疗药品:烂积丸
  •   一、发病原因

      复孔绦虫属囊宫科、复孔属。成虫长10~50cm,头节有吸盘4个,顶突上有顶突上有4环约60个小钩。颈部细短,颈近端幼节较小,短而宽,远端渐大似方形,成节和孕节为长方形。节片双侧均有生殖孔,孕节充满贮卵囊,各贮虫卵2~40个。孕节单独或数节相连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崩裂后虫卵散出。虫卵直径35~50μm,圆形,卵壳两层均薄,内含六钩蚴。虫卵被中间宿主蚤类幼虫吞食,在中间宿主中发育为似囊尾蚴。终宿主犬、猫等动物或人误食病蚤而被感染,病蚤内的似囊尾蚴进入到终宿主的小肠内,经过2~3周发育成成虫。

      人体感染常因与猫、犬接触时误食病蚤引起。儿童、青少年因与猫、犬接触较多,故容易染病,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

      二、发病机制

      本虫的致病作用是虫体对宿主肠壁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的毒素产生的毒性刺激,引起肠粘膜炎。

      三、病理生理

      成虫在机体产生的机械性刺激及毒性刺激,可以引起肠粘膜组织坏死、溃疡、细胞溶解以及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似囊尾蚴在肠绒毛处引起肠绒毛肿胀和变性或结缔组织和上皮细胞增生。

  • 复孔绦虫病一般治疗

      可采用治疗绦虫病的常用方法。吡喹酮对复孔绦虫病治疗有特效,剂量按15~25mg/kg计算,儿童宜15mg/kg,一次口服。阿苯达唑、甲苯咪唑亦具良效,300mg/次,一日2次。

    复孔绦虫病辨证论治

      一、中医偏方

      驱除绦虫、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绦虫病的主要原则,辅以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

      (1)单味药应用驱虫

      槟榔煎剂 槟榔60-120g,切碎,文火煎2小时,清晨空腹顿服。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者,可服用泻药芒硝10g,帮助排便和排出虫体。

      雷丸,研粉,可加少许白糖共服,每次20g,1日1次,连服3天,不必服泻药。

      仙鹤草芽,碾粉,成人早晨用温开水冲服30—60g。因本药兼有泻下作用,可不另服泻药。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排出虫体。

      (2)联合用药驱虫

      槟榔、南瓜子联合应用,先服南瓜子60-120g ,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再过半小时后服芒硝30g水煎液。一般在3小时内即有完整而活动的虫体排出。少数患者可能于下午或次日排出虫体。

      槟榔雷丸散 槟榔:雷丸3:1,研粉,每次12g,用鲜石榴皮煎水冲服,每小时服一次,连服4~5次。如服药最后一次未见腹泻者,另用芒硝30g煎汤顿服,以助泻下。

      驱除绦虫,务必驱尽,须连头节同时排出,方能彻底治愈。解大便时必须坐便盆里,若头节颈未被排出,则仍能继续生长。若发现绦虫未驱尽时,可用上述驱绦药物继续治疗。首次排便若未见头节排出并不代表驱虫失败,在后续的粪便中找到便可,有时绦虫头节因腐烂变形也可造成头节发现困难。驱虫过程中或在驱虫后应用健胃运脾药物如山楂、神曲、白术等进行治疗。香砂六君子汤、归脾汤等方健胃运脾效果良好。

  •   一、预防:

      注意治疗患者,因儿童感染的几率较高,当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腹胀、腹痛、腹泻时应及时就医;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尤其是与犬、猫宠物接触后;家庭有饲养犬、猫等动物的应定期灭蚤和驱虫,应尽量避免与犬、猫宠物过分亲密接触、玩耍,以防感染。

  • 复孔绦虫病一般护理

      一、流行病学

      犬复孔绦虫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分布广泛,在北京、辽宁、广东、四川、山西、河南、河北、湖南、广西、山东、福建以及台湾等地都有报告案例。犬复孔绦虫主要寄生犬、猫、狐、狼,以犬、猫为主;人体感染多为婴幼儿,这是因为儿童与犬、猫接触机会较多,也有一家人同时受感染的报道。我国到2000年为止,报告的17起病例中除山东的一例为44岁成年人外,其余的病例均为9个月~2岁的婴幼儿,2010年在安徽省又新发现2例感染犬复孔绦虫,感染者都是婴儿。这是由于儿童与犬、猫接触机会较多。

  • 复孔绦虫病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石榴皮30克, 槟榔120克, 水煎, 早晨空腹一次服完, 一小时后再服芒硝15克或大黄6克, 驱绦虫.

      2、南瓜子二百粒 (最多可用150克) , 晒干生食或炒熟食, 可驱绦虫, 如不排虫, 可连食两三口.南瓜子50克, 捣烂与白糖水同服, 服后一日勿食油腻食物, 可驱绦虫; 早晨空腹先吃南瓜子120克, 过两小时后, 再用槟榔60克水煎温服下, 再过一小时服芒硝15克, 亦可驱绦虫.

      3、治蛔虫病、血吸虫病、绦虫病: 新鲜南瓜子仁50克, 研烂, 加水制成乳剂, 加冰糖或蜂蜜, 空腹服.或将南瓜子炒黄, 碾细末, 每次服30克, 每日2次, 加白糖开水冲服.治血吸虫病以15天为l疗程.

      4、每次取椰子半至一个, 先饮椰汁, 后吃椰肉, 每日早晨空腹一次食完, 三小时方可进食, 驱姜片虫、绦虫的效果与槟榔相似, 且无副作用.

      5、未熟木瓜, 晒干研粉, 每次10克, 早晨空腹服, 驱绦虫、蛔虫.

      6、槟榔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对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 均有驱杀作用.其中对绦虫证疗效最佳, 常单用或与南瓜子同用取效.用治蛔虫、蛲虫证, 多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 用治妻片虫, 可与乌梅、甘草配伍.近年临床报导, 槟榔与南瓜子合用治疗绦虫病、槟榔水煮液治疗肠道鞭毛虫病、槟榔配伍牵牛子制成片剂, 治疗姜片虫病, 皆获较好疗效.用法用量: 煎服, 6--15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时, 可用80--120E.

      二、适宜食物

      1、应适当地食用具有杀虫功效的食物,如南瓜、薏米等。

      2、长时间患有绦虫病的孩子,脾胃功能会受到损害,加上绦虫吸食肠胃里的营养物质,以致孩子化源不足、气血不充,出现气血亏虚等症状。所以要为病人提供充足的热能和蛋白质,多食用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家禽等。

      三、不适宜食物

      1、忌吃生冷食物和煮不熟的牛肉和猪肉等。

      2、在服用驱虫药物期间,不宜食用产气的食物,如萝卜、红薯、豆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