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的临床表现以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肾钙化、肾结石为特征。临床上可分为婴儿型及幼儿型。前者生后几个月内发病,男婴多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后者常在2岁后出现症状,以女性多见,为染色体显性遗传。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肾内科
    疾病别称:小儿Ⅰ型肾小管酸中毒,小儿经典RTA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婴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生长缓慢,多尿,肾钙化
    相关检查:剩余碱,尿氨,尿酸碱度
    并发症:佝偻病,肾结石
    治疗药品:碳酸氢钠,碳酸氢钠
  •   小儿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原发性dRTA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继发性dRTA者常是由于其他疾病影响到肾小管功能所致,可见于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中毒、移植肾排斥反应、髓质海绵肾、梗阻性肾病、特发性高钙尿症肾钙化、Wilson病、失盐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药物及毒素导致肾损害(如锂、两性霉素B、甲苯、地高辛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指缺陷基因呈显性表达,50%的子女都有发病可能性的遗传性疾病。基因中只要有一个等位基因异常就能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有垂直传递.通常有以下几条规律:受累者的父母中有一方受累;受累者和未受累者所生的孩子中,受累和未受累的平均数相等;父母中有一方受累而本人未受累时,他的子孙也不会受累;男女受累的机会相等;受累者子女中出现病症的发生率为50%。

      一个人必须有异常等位基因的两个拷贝才会出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些人群中可有高比率的杂合子或携带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通常有以下规律:假如父母正常,孩子受累,那么父母都是杂合子,并且他们的孩子中平均有1/4的人会受累,1/2是杂合子,1/4正常;受累者和基因型正常的人结婚生出的孩子都将是表型正常的杂合子;受累者和杂合子结婚生出的孩子平均1/2将受累,1/2是杂合子;两个受累者结婚生出的孩子都将受累;男女受累的机会均等;杂合子表型正常,但属携带者.假如遗传病是由于某一特定蛋白质缺失所致(例如酶),那么携带者一般来说这种蛋白质的量会减少.假如已经知道突变的部位,分子遗传学分析可以鉴定表型正常的杂合子个体。近亲婚配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有重要作用。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dRTA的主要缺陷在于远端小管泌H 功能的不足。肾皮质集合管上皮细胞中存在一种间介细胞(intercalatedcell),其腔膜上有H -ATP酶(质子泵),能分泌H ,H 与管腔内的NH3和NaHP04结合后以NH 4和H2PO-4形式排出体外。而髓质集合管主细胞(principalcell)具有吸收钠、排出钾的作用。这两种细胞的功能障碍可导致泌H 不足,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种机制:

      (1)分泌型(secretorydefect):H -ATP酶功能障碍,小管上皮不能分泌H 。

      (2)反漏型(gradientdefect):细胞膜缺陷使H 通透性增高,H 反流入小管上皮细胞。

      (3)速率依赖型(rate-dependentdefect):质子泵泌H 速率下降。

      (4)电压依赖型(voltage-dependentdefect):使管腔内负电位差减低。原发性dRTA的基因突变有两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涉及细胞Cl-HCO3-阴离子交换转运蛋白(AE1)基因的突变。常染色质隐性遗传则涉及质子泵B亚基的缺陷(ATP6B1)。

      2、病理生理:

      (1)酸中毒:正常情况下,在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是通过H -Na 交换分泌H ,以调节酸碱平衡。本病时远端肾小管排H 障碍,H 在体内积聚,尿NH 4和可滴定酸(TA)排出减少,引起代谢性尿酸化障碍和酸中毒。

      (2)低钾血症:由于远端肾小管H -Na 交换减少,导致K -Na 交换占优势,使大量K 丢失,造成低钾血症。长期低钾使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出现多饮、多尿。

      (3)高氯血症:同时Na 回吸收减少,引起低钠血症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以增加Na 和Cl-的吸收。Cl-的潴留造成高氯血症。

      (4)肾结石和肾钙化:持续酸中毒导致机体动用骨缓冲系统,骨中的钙、磷游离入血,尿钙排出增加,血钙降低,因而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促进骨质溶解破坏,减少骨质生成,使尿钙进一步增多,抑制磷的再吸收,使尿磷增多,血磷降低。碱性尿有助于浓度增高的尿钙、尿磷形成肾结石和肾实质钙盐沉着,继而引起肾间质损害,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枸橼酸盐是尿钙溶解的重要因素,酸中毒时,枸橼酸盐排出减少,重吸收增加,促进肾钙化。

  • 小儿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一般治疗

      小儿远端肾小管酸中毒西医治疗

    一、治疗

      dRTA的治疗以控制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止骨骼畸形及肾脏钙化为原则,继发性dRTA应尽可能消除病因,对于先天性dRTA需终身坚持服药,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尤为重要。

      1、纠正酸中毒:

    应给予2~5mmol/(kg·d)的碱性药物,以纠正酸中毒,防止各种骨病及生长落后的发生。可选用:

      (1)碳酸氢钠0、2~0、4g/(kg·d)。

      碳酸氢钠为弱碱,内服后能迅速中和胃酸,其抗酸作用弱而短暂。此外尚有碱化液的作用。适用于胃酸过多、消化不良及碱化尿液等;静脉给药用于酸中毒。注意事项:

    ①可能产生穿孔的溃疡病患者忌用;忌与酸性药物配伍。

    ②内服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加胃内压力,对胃溃疡的病人,刺激溃疡面,甚至有产生胃穿孔的危险,同时二氧化碳刺激胃粘膜,引起继发性胃酸分泌过多。用量过大可致碱中毒。

      (2)Shohl合剂:含14%枸橼酸及9.8%枸橼酸钠,2~5ml/(kg·d)。

      (3)10%枸橼酸钠及10%枸橼酸钾合剂,2~5ml/(kg·d)。

      2、纠正电解质紊乱:

    严重低钾者可短期服用氯化钾,长期服用易加重高氯性酸中毒。一般情况下可使用Shohl合剂或单用10%枸橼酸钾口服,剂量2~4ml/(kg·d);有低钙血症者可适当补充钙剂,如10%葡萄糖酸钙2ml/(kg·d),总量<20ml/d。

      3、骨病与肾脏钙化防治:

    纠正酸中毒是防治骨病与肾钙化的关键。对伴有骨病者可应用维生素D制剂,如维生素D5000~1万U/d、1.25-(OH)2D3(Rocaltrol,0.25μg/d)治疗,应注意高钙血症发生。对高钙尿症,可服用上述枸橼酸制剂治疗,必要时还可加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2mg/(kg·d),口服,常可减轻高钙尿症,并促进溶石与排石。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主要适用于心原性水肿、肝原性水肿和肾性水肿:如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雌激素过多引起的水肿;高血压;尿崩症;预防含钙盐成分形成的结石。长期应用时宜适当补充钾盐。

      4、手术治疗:

    适用严重骨骼畸形影响功能者。

      二、预后

      原发性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预后一般较好,与治疗开始的早晚,是否坚持合理的治疗密切相关。如能在婴儿早期开始治疗,不但生长发育正常,且能阻止肾钙化。肾结石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从而可防止肾实质性损害。如中止治疗,酸中毒及有关症状将复发。继发性dRTA的预后与原发病有关。

  •   小儿远端肾小管酸中毒预防

    继发性RTA可见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中毒、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锂中毒等,因此,积极治疗和防治上述疾病为预防继发性RTA的可靠方法。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主要在于避免或及时去除病因。当机体发生可以诱发TIN的原发病时,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该动态观察与TIN有关的指标。老年人肾脏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由代谢异常引起的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化疗期间)、使用肾脏毒性药物的患者等,在没有水潴留的情况下,应该注意水化尿液。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情志因素在甲亢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济生方.瘿瘤论治》说:“瘿瘤者,多由熹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所以,要预防甲亢,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其次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同样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同时起居有规律,勿枉作劳;扶助脾胃,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等都很重要。

      维生素D中毒:控制预防量,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家长在给孩子服用维生素D时应按医嘱服用,不可随意加量。如已出现D中毒的现象,应立即去附近医院就诊,停服维生素D,并吃含钙少的食物,少晒太阳。必要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增加钙的排泻,减少钙的吸收,逐渐使病情好转。

      肝硬化:长期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胃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饮酒还会引起上腹不适,食欲减退和蛋白质与维生素B族缺乏。另外酒精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

  • 小儿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一般护理

    小儿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护理

    1.患者应当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酸性物质在饮食中的量,避免形成酸性体质。饮食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肾病的治疗以及对并发症进行防治。所以患者可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物以及蔬菜瓜果,尽量少吃肉类等荤食。

      2.肾炎的患者要使身体能迅速有效的排出酸性物质和毒素,澄清尿液酸度,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3.需要预防感冒、扁桃体炎感染、咽喉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一旦患上这些病症,需要及时治疗。因为这些感染性疾病会造成自身免疫功能的减弱,使得肾病加重。

      4.患者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有节制,有规律,避免通宵,否则,不仅会诱发肾病,还会使得体质加剧酸化,易患上糖尿病。同时,还应当多多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也可排出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防治疾病的发生。

      5.另外,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也可缓解病情。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会使得酸性物质沉积在体内,严重影响代谢,从而使得身体的酸性度加强。

  • 小儿远端肾小管酸中毒饮食原则

      小儿远端肾小管酸中毒饮食保健

    注意平时多吃一些清淡的饮食。

小儿Ⅰ型肾小管酸中毒,小儿经典RTA
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的临床表现以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肾钙化、肾结石为特征。临床上可分为婴儿型及幼儿型。前者生后几个月内发病,男婴多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后者常在2岁后出现症状,以女性多见,为染色体显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