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proxim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pRTA)是近端肾小管因各种继发因素(药物、毒物损伤、胱氨酸储积病、Wilson病)和(或)先天原因,导致近端肾小管碳酸酐酶功能障碍及H+排泌障碍,HCO3-在近端小管回吸收减少,而出现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及碱性尿,同样也可致低血钾。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肾内科
    疾病别称:小儿Ⅱ型肾小管酸中毒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小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无力,恶心,疲乏
    相关检查:尿酸碱度
    并发症: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
    治疗药品:碳酸氢钠,碳酸氢钠
  •   一、发病原因

      1.原发性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仅表现为HCO3-再吸收障碍,不伴有其他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障碍。

      (1)散发性婴儿为暂时性。

      (2)遗传性为持续性,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继发性 常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可伴多种肾小管功能异常,以范可尼(Fanconi)综合征最为多见。

      (1)伴其他遗传病:伴有其他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的遗传性疾病:如特发性范可尼综合征、胱氨酸病、眼-脑-肾综合征(Lowe综合征)、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酪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线粒体肌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等。

      (2)药物和毒素肾损害:如碳酸酐酶抑制物、过期四环素、甲基3-色酮、马来酸中毒、重金属(钙、铅、铜、汞)中毒等。

      (3)其他:如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综合征)、法洛四联征、肠吸收不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囊肿病、遗传性肾炎、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多发性骨髓瘤、Sjögren综合征、淀粉样变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复发性肾结石、肾髓质囊性病、Wilson病等。

      二、发病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HCO3- 99%被重吸收,其中近端小管重吸收80%~90%,其余2%在髓襻,8%在远端小管重吸收。而HCO3-重吸收和小管细胞分泌H+的功能密切相关。在小管中H+-Na+交换,Na+被重吸收入细胞内与HCO3-结合成NaHCO3,再进入血液中,为身体保留了碱储备。依赖Na+-K+-ATP酶,近端小管重吸收肾小球滤液中大部分的钠,Cl-和水随Na+被动重吸收。另外,近端小管主动重吸收全部K+、2/3钙和部分磷酸盐。 pRTA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不足,HCO-肾阈降低,正常人为25~26mmol/L,婴儿为22mmol/L,而pRTA时为18~20mmol/L。当患者血浆HCO3-浓度正常时,即有15%以上的HCO3-排至尿中(正常人仅为1%)。即使在轻度酸中毒时,若患者血浆中HCO3-浓度仍高于肾阈,则HCO3-仍排至尿中。只有严重酸中毒时,患者可排出酸性尿。由于近端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减少,使Na+-H+交换减少,Na+从尿中大量丢失,引起低钠、脱水。失Na+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使Na+、Cl-潴留。加之由于HCO3-丢失增多,为维持阴离子平衡,而保留C1-,因而出现高氯血症。在醛固酮作用下,以Na+-K+交换而保留Na+,可引起低钾血症,长期代谢性酸中毒可能通过阻碍生长激素的分泌或应答而引起生长发育障碍。导致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障碍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肾小管功能发育不成熟。在继发性病因中,大都是由于内生代谢产物或外来物质损坏近端小管上皮引起。

  • 小儿近端肾小管酸中毒一般治疗

      一、治疗

      本病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以补充丢失的HCO3-,中和内生酸性物质。

      1.碱制剂 口服碳酸氢钠,开始剂量为5~10mmol/(kg·d),视病情增加剂量,有的病人需10~15mmol/(kg·d)。为维持血中HCO3-恒定浓度,以上剂量分次口服。由于pRTA对补碱有一定抵抗性,因此碱性药物多2~3倍于dRTA时的剂量。枸橼酸盐缓冲液:枸橼酸钠50g,枸橼酸钾50g,枸橼酸100g,加水至1000ml,每天口服3次,每次50ml。

      2.钾盐 一般无需补钾,但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者,一半以上碱制剂需用钾盐。用利尿剂治疗时也应同时补钾。

      3.利尿剂 对病情严重者,仅给碱制剂往往难以奏效,需合并应用利尿剂。一般选用氯氢噻嗪。其作用包括:

      (1)减少细胞外液容量,从而增加肾小管回吸收HCO3-。

      (2)减少尿钙排泄,提高血钙浓度,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从而增加肾小管回吸收HCO3-(甲状旁腺素可抑制肾小管回收HCO3-)。呋塞米虽也可减少HCO3-排泄,但与氢氯噻嗪相反,可增加尿钙排泄,故少选用。

      二、预后

      原发性pRTA若能及早治疗,坚持用药,一般预后良好,部分轻症可自愈;若不能早期诊断,可因酸中毒或低钾血症死亡。继发性者预后取决于原发病。

  •   原发性pRTA者因病因不明,无可靠预防方法;继发于全身疾病的pRTA预防,主要为对继发于药物和毒素肾损害和其他如肠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者,应予积极防治。

  • 小儿近端肾小管酸中毒一般护理

      一、护理

      1.需卧床休息。并予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2.病室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时通风换气,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同时应注意病人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3.肾小管酸中毒易反复发作,要作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让患者合理安排饮食起居,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部位的感染,并加强锻鍊,增强机体抵抗力。

  • 小儿近端肾小管酸中毒饮食原则

      平时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注意补充体内缺少的营养。

小儿Ⅱ型肾小管酸中毒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proxim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pRTA)是近端肾小管因各种继发因素(药物、毒物损伤、胱氨酸储积病、Wilson病)和(或)先天原因,导致近端肾小管碳酸酐酶功能障碍及H+排泌障碍,HCO3-在近端小管回吸收减少,而出现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及碱性尿,同样也可致低血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