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本综合征的病因学说与类风湿关节炎基本相似。脾大的原因不明。对于白细胞减少,有以下学说:
1.血液学研究方面
(1)粒细胞寿命缩短:Bishop(1971)发现4例病人粒细胞半衰期缩短,认为这是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因素。
(2)粒细胞产生的能力下降:Welch等(1950)报告,白细胞减少可能是脾造成骨髓功能抑制的结果。Greenbarg(1973)采用粒细胞集落形成测定发现,本综合征病人的粒细胞前质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Gupta(1975)报告,血清和尿中作为粒细胞增殖促进因子的集落刺激因子减少。
(3)粒细胞着边亢进:Wincenta等(1974)指出,着边亢进及其伴随的粒细胞从外周血中的循环池转移到包括脾在内的着边池,可造成外周血粒细胞减少。
2.免疫学研究
(1)存在引起粒细胞下降的血清物质:Calabersi(1959)将本综合征病人的血清给正常人静脉注射,结果出现一过性粒细胞下降,因此认为病人的血清中可能存在某种血清物质引起粒细胞下降。
(2)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本综合征病人血清抗核抗体阳性率高达75%以上。Bnannei(1970)证实本综合征病人血清抗核抗体无补体结合能力,称为非器官特异性抗核抗体,后来又证明本病血清中除存在抗核抗体外,80%~90%的病人尚有粒细胞特异性抗体,它具有补体结合能力,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该种粒细胞特异性抗体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液中,一般认为它是中等大小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构成成分。另有人报告,在脾切除后,本病病人的恶化期血清中出现周边型粒细胞特异性抗核抗体,而在缓解期消失。根据该病IgG-RF及特异性粒细胞抗核抗体几乎同时出现及消失的规律考虑,可能IgG-IgG-RF中间复合物形成。
(3)抗粒细胞抗体: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消耗试验测定本病病人血清,发现有抗粒细胞抗体,该种抗体属于IgG类免疫球蛋白。
(4)与粒细胞密切相关的IgG和血清粒细胞结合IgG:Logue(1976)报告,用定量抗人球蛋白消耗试验和I葡萄球菌蛋白A结合试验测定,本病病人的粒细胞表面或血清中的IgG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脾切除后其值下降,这不仅反映了有抗粒细胞抗体的存在,而且也证明这类IgG是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构成成分。
(5)粒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的能力下降:Ziff等(1976)利用超离心法、C1q结合试验、单克隆抗体、类风湿因子检测本病病人的血清,发现有阳性率高、补体结合能力强的免疫复合物存在,此种免疫复合物可被正常人的粒细胞所吞噬,而病人的粒细胞内却含有由IgG和补体组成的包涵体,这说明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
(6)抑制性T细胞介导机制:Abdou(1978)指出,把正常人的骨髓细胞与本病病人的外周血、骨髓细胞或脾细胞一起培养,其集落形成单位数比对照组少。这种抑制作用可能表明抑制性T细胞形成受抑制与本病白细胞下降有关。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阐明,虽有几种学说被提出,但没有一种可解释费尔蒂综合征的全貌。脾功能亢进常被认为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但脾脏不肿大的病例中也可有粒细胞减少。脾切除后白细胞最初升高,此后随访时间越长,粒细胞减少复发的频率越高。因此最多说明脾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一些研究显示体液因子在费尔蒂综合征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比如将费尔蒂综合征病人的血浆输给正常人可引起白细胞下降。正常情况下,还原尿睾酮(etiocholanolone)可将粒细胞从骨髓中动员出来,而费尔蒂综合征病人对还原尿睾酮无反应,输入病人血浆也能封闭这种制剂的粒细胞动员作用。此外还发现粒细胞减少与循环免疫复合物相关。
最近研究发现在1/4的费尔蒂综合征病人中,有一种异常的淋巴细胞群,这种异常的淋巴细胞与在大颗粒T细胞白血病(large granular T-cell leukemia)中见到的细胞相似。但无T细胞受体和链重排。这种细胞也与自然杀伤细胞相似,但未表达这一系列细胞的全部标志。在这些病例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是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或大颗粒淋巴细胞抑制骨髓所致。
最后不要忘记白细胞分布异常,大约一半血管内粒细胞贴附在血管内皮上,这种边缘池在几乎所有的费尔蒂综合征中均增加,在某些病例中可能是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在关节渗出中及下肢溃疡处白细胞增加,提示即使循环中粒细胞减少也确实存在边缘池。
总之,多种因素(包括抗体、免疫复合物、细胞免疫)单独或者联合作用是导致粒细胞减少的原因。
2.病理 关节表现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各个不同阶段的典型表现。脾大(240~2400g)。非特异性改变为具有大的生发中心,脾淋巴滤泡过度增生,内有网状细胞和浆细胞。肝脏病变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与纤维化。
费尔蒂综合征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激素 通常列为首选药物,但疗效仅为一过性,很少完全缓解,血象改善病例不到半数。晚近报道用激素冲击疗法可获显效。
2.脾切除 对激素治疗无效而粒细胞数又低于1.0*109/L,伴有严重贫血(溶血性)或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者,宜行脾切除术。80%病人术后可获得血液学改善,且反复感染与小腿溃疡亦多有好转。但长期随访仅有30%~40%可保持缓解,其余病例多于数年内再度恶化或死于感染。近年发现切脾术后恶化者与副脾存在有关,提示有网状内皮系统亢进状态。
3.其他疗法 包括抗风湿制剂、青霉胺、金制剂均可试用。但免疫抑制剂由于粒细胞过低,故不宜使用。晚近报道用激素同雷公藤联合,可使病情较好缓解。
4.对症治疗 用抗原性尽可能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因为许多抗生素可加重体内已存在的免疫反应,故应用抗生素治疗本病感染须慎重选用才是。
二、预后
Felty综合征关节病变常较一般类风湿关节炎严重,多有骨侵蚀和畸形,本病中约60%的病人有一处以上的继发感染。感染部位以皮肤和呼吸道多见,还有肝功异常。大部分病人有轻~中度的贫血。预后不佳。
一、预防
1.消除和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改善生活环境空间,改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调配。
2.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过度消耗,戒烟戒酒。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
费尔蒂综合征一般护理
一、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费尔蒂综合征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饮食宜清淡。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饮食不可偏嗜。鸡鸭鱼肉,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视,应搭配合理。
二、不适宜食物
辛辣刺激的食物;生冷瓜果及虾、蟹、竹笋之类。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