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ACEI所致肾损害之原因与临床医生未能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有关,患有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形成,孤立肾以及使用ACEI剂量过大,均易增加肾损害的危险性。
二、发病机制
ACEI引起肾损害的发病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肾内血管紧张素Ⅱ可影响肾血管紧张度,引起入球及出球小动脉收缩,导致肾血流量减少,保证循环血量及维持血压,ACEI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使其作用降低,与入球小动脉相比,出球小动脉阻力降低更为明显,使肾小球血流量更为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损害,当肾动脉狭窄时,肾小球血流量降低,其肾小球滤过率依赖于出球小动脉的收缩来维持,当使用ACEI后,出球小动脉被扩张,肾小球滤过率急骤下降,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2.ACEI对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 可能与ACEI阻断了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某些关键酯酶的功能有关,或ACEI可能阻碍缺血后细胞的恢复,加重缺血后再灌注的细胞损害,从而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
3.过敏因素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可能与药物过敏后引起肾间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某些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有关。
巯甲丙脯酸肾损害一般治疗
一、治疗
多数研究报道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所致的蛋白尿,停止用药即可以自行缓解。然而,Hoorntje等研究显示1例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Ⅰ期的患者,停用药物后10天内尿蛋白消失,而3个月后重复肾活检证实肾脏病理损害并无改善。Stephen等研究报道的2例由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引起膜性肾病的病例,停止用药后可以使蛋白尿部分缓解,然而随后的1年中蛋白尿仍然有波动和复发的表现,8~12个月后重复肾活检证实,上皮下肾小球基底膜电子致密物沉积仍然持续存在。因而,认为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沉积是不可逆的,并可以导致持续性蛋白尿。一般不主张采用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一旦发生急性肾衰应积极予以治疗。少数用ACEI引起严重急性肾衰、持续少尿或无尿超过3天、肾功能急骤恶化者,需紧急血透或腹透。
二、预后
关于卡托普利所引起的肾损害预后存在争议。一些作者认为蛋白尿只是短暂的过程,与进展性肾功能衰竭无关,而且有时不停药蛋白尿也可以自行减少消失。Case等报道了81例因患高血压病使用卡托普利的患者,6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蛋白尿,其中4例在继续使用卡托普利治疗的9个月中蛋白尿消退。另2例患者发生膜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1例患者继续使用卡托普利治疗,蛋白尿仍然自行缓解,另一例患者则由于血肌酐水平升高而停用卡托普利,停药之后蛋白尿消退,血肌酐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生产厂家也报道少量的尿蛋白增加并不影响治疗,有基础肾脏病的患者,以卡托普利治疗至少8个月,蛋白尿的发生率从2.4%降至0.7%。而另一些作者则认为,卡托普利治疗所致的肾脏损害预后并不容乐观,可以不伴有蛋白尿,甚至建议在进行卡托普利治疗之前进行常规肾组织活检。
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在用药前明确有无危险因素存在,如肾动脉狭窄、高血压肾硬化、肾动脉血栓形成,特别是严重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及孤立肾。若有上述情况,应慎用或禁用ACEI。
2.注意观察及时停药 在使用ACEI第1周中,应严密检测肾功能并查尿常规及血钾。一旦发现肾功能减退应及时停药,并在短期内复查肾功能。通常停药后可完全恢复。
3.积极治疗急性肾衰。
巯甲丙脯酸肾损害一般护理
1、季瓜果蔬菜品种多,色香味逗人食欲,但患者仍应严格执行饮食规则,切不可多食,以免增加肾脏负担。如西瓜虽然可利尿消肿、清热消暑,但多食则尿过频亦增加肾脏负担,再者西瓜糖分在体内的累计也是疾病潜在的危机。
2、适当运动,讲究卫生。适当的体育运动对疾病的恢复有益。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但应注意锻炼的时间,以早晨及傍晚为宜,切不可在中午或阳光强烈时锻炼。
巯甲丙脯酸肾损害饮食原则
1.饮食宜选用优质低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钾的食物。
2.忌吃盐,酱油,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芦柑、红枣、花生、杏、紫菜、海带、豆制品等,对肾都有一定的伤害。忌食辛辣和发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