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

    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hemorrhagic shock and encephalopathy syndrome,HSES)是近年来初步认识的一种新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突然起病的急性脑病、昏迷、惊厥、高热、水样腹泻、严重的出血倾向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伴肝肾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内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颅脑
    多发人群:3~8个月之间的婴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抽搐,脉搏细弱甚至不能清楚触及,昏迷
    相关检查:心电图,脑电图,颅脑CT
    并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治疗药品: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
  •   一、小儿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发病原因

      本病征病因未明。

      二、小儿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发病机制

      虽然有人认为本病征仅是中暑在婴儿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但近年来有更多的学者支持HSES是一种新的综合征的观点。经广泛地细菌和病毒学研究都不能证明与感染有关,多数学者认为与热潴留有关。Whittington认为热的稳定性在人体主要是靠热负荷的精确平衡和散热来维持的,热负荷是环境热和代谢热的总和,婴儿的泻汗散热,对热的调节远不及成人恒定,在相同热环境下婴儿出汗是按体重计算约为成人的2倍以上,成人及年长儿若在睡眠中过热,常能自动掀开身上的覆盖物,以散发热量,而小婴儿常无此能力而致使体温无法发散,大量出汗、脱水致有效循环量减少、休克,乃至出现严重损害,高热、休克对脑、肾、肝、胰等脏器的严重损害。

  • 小儿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一般治疗

      小儿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西医治疗

      1.治疗

      1)纠正休克

      大量补液输入鲜冻干血浆或全血。常需补充估计循环血量的2~3倍(约300ml/kg)才能使循环血量得以恢复。

      2)改善脑水肿

      给予地塞米松、甘露醇等。

      3)纠正酸中毒

      常用NaHCO3。

      4)给氧

      有条件者可进入高压氧舱。

      5)其他治疗

      出血和DIC的相应治疗。

      2.预后

      本病征死亡率很高,约60%,多死于48h内,文献报道最长者为6天。存活病例约2/3留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Lerin报道的10例,7例死亡,3 例存活者均遗留严重脑损害症状。

  •   小儿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预防

      防止小婴儿在睡眠中覆盖物过多而致过热。在炎热的夏季尽量减少孩子在烈日下或通风不好的地方游玩;不要穿戴厚而通气性能差的衣服;出汗多时应经常口服略有咸味的盐水,并利用通风设备使皮肤保持凉爽;对酷热下参加农业劳动的中小学生,要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劳动时要戴草帽,并及时供应凉盐开水或绿豆汤;发现孩子有中暑先兆时,应使其迅速离开现场;对有暑热症病史的小儿,到夏季尽可能移居到比较阴凉的地区。

  • 小儿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一般护理

      小儿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 小儿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饮食原则

      小儿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饮食保健

      避免小儿中暑或体温过高。

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hemorrhagic shock and encephalopathy syndrome,HSES)是近年来初步认识的一种新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突然起病的急性脑病、昏迷、惊厥、高热、水样腹泻、严重的出血倾向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伴肝肾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