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埃及血吸虫病

    埃及血吸虫是Bilhartz于1851年在埃及开罗首先发现的,故又称为Bilharziasis。埃及血吸虫病是流行于非洲和中东的常见病。本病在非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埃及血吸虫寄生在膀胱与盆腔静脉丛,产生泌尿生殖器官病变,临床表现有尿急、尿频、终末血尿、膀胱刺激与尿路阻塞等症状。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传染科
    疾病别称:膀胱血吸虫病,尿路血吸虫病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全身,肝,尿道
    多发人群:16~20岁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4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疱疹,肝脾肿大,尿频
    相关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数,直接涂片检查
    并发症:肾盂肾炎,膀胱癌
    治疗药品:马洛替酯片,马洛替酯缓释片,吡喹酮片
  •   一、发病原因

      雄虫长10~15mm,宽0.8~1.0mm。体表有微小结节覆盖,口吸盘与腹吸盘各一。雄在腹吸盘后两侧体表折叠,形成抱雌沟,有4~5个睾丸。雌虫细长,20mm*0.25mm,子宫内含虫卵20~100个。产卵500~3000个/d。成熟虫卵淡棕黄色,大小83~187*40~73μm,卵壳透明,尾端有一终末小棘(尾棘)为特征,从尿与粪便排出时,内含活动毛蚴。毛蚴侵入截形小泡螺、球形小泡螺、狭窄铁色螺、梅提扁卷螺等中间宿主,并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成尾蚴。

      尾蚴呈圆形,内有五对穿刺腺,尾蚴从螺体逸出后在水中自由流动,在水中最长可生活3天,但大多在24h以内死亡。当人与疫水接触,尾蚴脱去尾部,侵入人皮肤,在皮下组织进一步发育为童虫。童虫经小静脉、右心、肺血管到达肝脏,在肝内门静脉发育为性成熟成虫。雌雄虫合抱逆血流移行至肠系膜下静脉,有时停留在直肠静脉内,但大多数成虫移行至膀胱与盆腔静脉丛产卵。少数成虫也可在直肠与肠系膜下静脉内产卵。从尾蚴侵入至成虫产卵为10~12周。

      二、发病机制

      尾蚴侵入皮肤后在皮肤组织中移行,引起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并有痒感。虫体的代谢产物或崩解物是引起机体变态反应、迟发型细胞免疫反应的原因。

      三、病理改变

      埃及血吸虫病病变主要由虫卵肉芽肿引起,成虫很少产生病变。病变主要发生在泌尿系统。埃及血吸虫寄生在膀胱与盆腔静脉丛内,其所产生的虫卵主要沉积在膀胱与远端输尿管黏膜下层与肌肉层,产生肉芽肿性病变,尤以膀胱三角区为多。虫卵破入膀胱腔,从尿排出,可产生血尿。壁膀胱颈也是病变好发部位,肌肉因虫卵肉芽肿损害,引起纤维化与萎缩,则产生膀胱颈弛缓不能与排尿困难。经X线检查常可在发病6—2年的患者中发现膀胱壁呈蛋壳状、线状或弧线形钙化。输尿管或膀胱颈部可引起肾盂积水,导致肾脏多形扩大、继发性细菌感染,最后导致肾衰竭。男性患者可有前列腺与龟头病变;女性患者子宫颈,阴道与阴唇也可被累及,但较少见。在肠道中的虫卵可通过肠系膜下静脉至结肠、盲肠、阑尾,尤其直肠产生病变。虫卵可从粪便中排出。虫卵可经静脉进入肺部,大量的虫卵可引起肺小动脉反复栓塞,导致肺循环阻塞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常呈血管瘤样扩张。

  • 埃及血吸虫病一般治疗

      一、药物治疗:

      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的常用药物,对埃及、日本、曼氏血吸虫均有效。40 mg/kg,一次服用或分2次服用。 尼立达唑对埃及及曼氏血吸虫皆有效。剂量O.25mg/kg,分2次服用,疗程7天。但尼立达唑副作用较多,可引起精神症状,最好同时服用地西泮2.5mg,3次/d,以减轻不良反应。美曲膦酯(敌百虫)是一种有机磷制剂,具抑制胆碱酯酶作用,可使埃及血吸虫麻痹。剂量150~200mg,栓剂,1次/d,由肛门向直肠内推进8~10cm,采用头低臀高卧位半小时,连续3天;或口服,5~15mg/kg体重,1次/2周,共2次;或肌注,每日100~150mg,疗程3天。

      二、手术治疗:

      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可用与治疗经膀胱镜扩张或行输尿管口切开远期疗效不佳而再度狭窄得早期输尿管壁段狭窄;若一侧输尿管中段以下狭窄过长可采用回肠代输一侧尿管进行与对侧输尿管地吻合术;如双侧输尿管均出现狭窄,可用一段回肠做“Y”型吻合替代双侧输尿管;如双侧输尿管梗阻而突然发生无尿应急诊行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插管引流,如果插管失败应急诊行肾造口术引流;有脓肾、肾无功能时可先进行肾造口术引流一段时间待肾功能恢复后再考虑进一步治疗,若引流术无助于肾功能的恢复则再考虑肾切除;尿道切除挛缩的瘢痕可解除膀胱颈部挛缩。结肠扩大膀胱术或回肠膀胱术可用于治疗挛缩膀胱。膀胱发生癌变时应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

  •   一、预防:

      进行灭螺工作,可采用氯硝柳胺来杀灭螺类;积极治疗患者,在流行区可以服用吡喹酮用于预防感染;妥善处理病人的排泄物,避免污染水源;在流行区的居民如需下水劳作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应穿着长胶靴,避免赤脚下水;防止疫区儿童到疫水中游泳;已接触疫水的应及时服用吡喹酮。

  • 埃及血吸虫病一般护理

      一、流行病学

      1.流行区域 本病主要流行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罗索、马里马尔格拉等非洲尼罗河流域地区以及印度、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等中东地区,南欧的葡萄牙南部也有流行记载。

      2.传染源 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狒狒与黑猩猩虽有自然感染,但对本病的传播无意义。

      3.传播途径 患者尿与粪中虫卵污染河流、池塘等水源,尾蚴从螺蛳中释出进入到水源。人接触疫水,水中的尾蚴通过人体皮肤进入人体,或饮用含有虫卵的水感染本病。

      4.易感人群 以常下水劳作的农民为多,男女无差别,妇女在河中洗衣,儿童洗澡、游泳,均易感染。埃及血吸虫病青少年发病率较高,说明他们与河水接触较其他人群多。

  • 埃及血吸虫病饮食原则

      一、病食疗

      1.急性期血吸虫病

      南瓜子50克,去壳留仁,研碎,加开水、蜂蜜或糖调为糊状,空腹服下。本方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

      2.急性期血吸虫病

      属肝脾湿热者枣儿槟榔1500克,榧子肉100克,茜草根300克,红藤300克,制雄黄10克。除红藤外,其余四味共研细末,红藤浓煎取汁泛丸,如胡椒子大小,用蜂蜡为衣。每日20克,分2次服。本方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

      3.慢性血吸虫病

      纳呆、腹泻者芡实米50克,山药30克,白扁豆20克。三味混匀磨成细粉,放入锅内,加白糖及水调成浆,加热烧成熟糊即可。本方具有健脾化湿的功效。

      4.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绿豆30克,黄花菜20克,大枣10枚。将绿豆、大枣洗净,黄花菜掐去根把,同放入锅内,加水烧开后改用小火煮至绿豆开花,加糖搅匀即可。本方具有清热利水的功效。

      5.血吸虫病肝脾肿大伴腹水

      排钱草干根30克,瘦猪肉100克。瘦猪肉洗净切块,加水3碗与排钱草同煮,待猪肉酥熟,捞去排钱草,加黄酒少许及少量的盐、味精等调料。本方具有疏肝健脾利水的功效。

      6.血吸虫病晚期腹水

      赤小豆30克,鲤鱼1条。将鲤鱼宰杀,去鳃、鳞、内脏,切成块放入锅内,加淘洗干净的赤小豆及其他调料和水烧开,改用中火煮至鱼熟即可。不加盐、喝汤。本方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7.早期血吸虫病

      石榴皮9克,郁金3克,同研细末。以荸荠10枚,煎汤送服。本方具有杀虫疏肝利尿的功效。

      8.血吸虫病用锑剂治疗而出现恶心、呕吐、头昏者

      乌梅25克,甘草10克,陈皮20克。加水适量,煎汁服用。本方具有和胃止呕的功效。

      二、适宜食物

      南瓜子

      功能主治:

      用于绦虫病,血吸虫病。

      食疗价值:

      葫芦科藤本植物南瓜的种子。南瓜又名番瓜、饭瓜。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季采成熟果实,剖瓜、收集种子,除去瓤膜,晒干或焙干。食用时多除去种壳,称南瓜子仁。

      性能:

      1、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下乳汁,润肺燥,驱虫。

      2、含丰富的指肪油(为亚麻仁油酸、油酸等的甘油酯)、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南瓜子氨酸等成分。

      3、对绦虫,蛔虫有明显的驱虫作用,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又能抑制和杀来实验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的幼虫,对雌虫作用更强。本品驱虫的有效成分为水溶性南瓜子氨酸。

      用途:

      用于脾虚营养不良,消瘦乏力;脾虚水肿;产后缺乳;百日咳,咳嗽咽干;绦虫、蛔虫和血吸虫病。

      用法:

      生嚼,炒食,研末,或煎汤。

      南瓜子可用治血吸虫病,但须较大剂量服用。

      饮食宜易于消化而又富于营养。

      晚期病人有门脉高压及浮肿者应以低盐及稀软食物为原则。

      三、不适宜食物

      忌辛热、油腻、坚硬粗糙之品。

膀胱血吸虫病,尿路血吸虫病
埃及血吸虫是Bilhartz于1851年在埃及开罗首先发现的,故又称为Bilharziasis。埃及血吸虫病是流行于非洲和中东的常见病。本病在非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埃及血吸虫寄生在膀胱与盆腔静脉丛,产生泌尿生殖器官病变,临床表现有尿急、尿频、终末血尿、膀胱刺激与尿路阻塞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