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

    肠道病毒71型首先于1969~1970年在美国加州的二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暴发流行中分离出来,1970年以后向世界各地传播;1972年在澳大利亚引起以脑膜炎为主的流行;1973年在日本引起以手、足、口腔病和(或)无菌性脑膜炎为主的流行,在瑞典引起以无菌性脑膜炎为主的流行,伴有少数手、足、口腔病的流行;EV 71在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在1974年被鉴定命名。此后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 的流行情况。中国大陆首次发现EV 71型感染是在1987年冬季,湖北省出现的一起手足口病,1995年武汉市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EV71,之后的多次爆发流行经检验均为EV 71感染所致。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传染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婴幼儿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85%
    治疗周期:1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
    疾病症状:发烧,发烧,斑丘疹
    相关检查:脑电图,血清学反应
    并发症:球麻痹
    治疗药品: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肠道病毒71型(EV71)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
  •   EV 71属于小RNA 病毒科,为肠道病毒属成员。病毒基因由约7408个核苷酸组成,为单股正链RNA[3]。两端为保守的非编码区,即5′-非编码区(UTRs)和3′-非编码区,中间为仅有的一个开放阅读框(ORF)。ORF 编码含2 193 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该蛋白进一步被水解成P1、P2、P3三个前体蛋白。P1前体蛋白最终形成1A(VP4)、1B(VP2)、1C(VP3)、1D(VP1)4 个病毒衣壳蛋白,为结构蛋白;P2和P3前体蛋白分别产生2A (特异性蛋白酶)、2B、2C 和3A、VPg (5′末端结合蛋白)、3C(特异性蛋白酶)、3D(RNA 多聚酶组分),这些蛋白均属于非结构蛋白。

      EV71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传染性强。病毒是RNA病毒,其特点是耐热、耐酸且体型小。此病毒不仅对人有致病力,对乳鼠有也有致病力。对人的话,能引起肌炎,而且此肌炎跟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肌炎类似;对恒河猴中,能够产生一种类似于脊髓灰质炎的疾病。在猴子中的神经毒力似与该病毒在高温中的复制能力有关,但寡核苷酸电泳和凝胶电泳分离病毒蛋白后却未能区分无神经毒力株。

      此病毒的传染性强,且一般是通过患儿接触过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感染;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亦可造成传播。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一般治疗

      EV 71感染目前缺乏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绝大多数患者为轻症,自然病程约为1周,预后较好,仅需对症治疗。但对于重症患者,需早期识别,积极救治。

    肠道病毒71型感染辨证论治

      一、中医偏方

      药方:大黄6克 厚朴6克 青黛6克 黄芩10克 赤芍6克 白芍10克 紫草6克 生山楂10克 生甘草6克

      服法:一天一剂。

      功效:排泄肠道恶浊之气及病毒宿便,视病情减轻再调养肠胃止泻。

  •   一、预防:

      1、注意卫生,远离病毒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卫生,杜绝传染源。教育孩童、学生自幼养成卫生习惯,改掉吮手指的习惯,远离垃圾及不洁环境;养成游戏后、饭前、便后一定彻底洗手的习惯。大人感染后没有症状,成为隐性传染源,更危险。因为此病毒一般来说并不没特殊的治疗药物,而且还会并发其它症状。特别是肠病毒流行高峰期(6~9月),家长更要多多注意,防治肠病毒必须由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着手,除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正确洗手,注意饮食及饮水必须煮熟及煮沸。

      2、保证公共场所的卫生条件符合要求

      对幼托机构的环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须严格消毒。

      3、防止病毒通过口传染。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因为此病毒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食物和物品密切接触传播。

      4、隔离患者

      一发现有此病的症状,例如发现手足口征候的孩子,应将其与其他孩子隔离,且用具、玩具等要分开,马上送医院隔离治疗。

      5、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凡出现发热、感冒或呼吸道症状,或发现手足口疱疹皮疹病儿,应速去医院就诊。

      6、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病毒

      提高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做好预防措施一样重要,这是比较根本的措施。日常生活中多吃些水果。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一般护理

      预后

      确诊病例的总病死率为6.2%,其中29.5%为瘫痪疾病,65%为延髓性麻痹。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宜饮食清淡卫生为主,合理搭配膳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肠道病毒71型首先于1969~1970年在美国加州的二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暴发流行中分离出来,1970年以后向世界各地传播;1972年在澳大利亚引起以脑膜炎为主的流行;1973年在日本引起以手、足、口腔病和(或)无菌性脑膜炎为主的流行,在瑞典引起以无菌性脑膜炎为主的流行,伴有少数手、足、口腔病的流行;EV 71在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在1974年被鉴定命名。此后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 的流行情况。中国大陆首次发现EV 71型感染是在1987年冬季,湖北省出现的一起手足口病,1995年武汉市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EV71,之后的多次爆发流行经检验均为EV 71感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