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克雷白杆菌属感染

    克雷白杆菌属(Klebsiella)存在于正常人的肠道和呼吸道,亦存在于水和谷物中。在免疫低下以及接受手术和侵袭性医源性操作的人群易罹患本属细菌感染,亦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传染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克雷白氏杆菌感染,克雷伯菌属感染,克雷伯氏杆菌感染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肺,全身,颅脑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98%
    治疗周期:3-6周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疾病症状:咳嗽,咳痰,寒战
    相关检查:痰液病原体,痰液细菌培养,痰液细菌涂片
    并发症:支气管炎,肺脓肿
    治疗药品:氨苄西林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法罗培南钠片
  •   一、发病原因

      克雷白杆菌属目前是除大肠杆菌外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与沙雷菌属、肠杆菌属与哈夫尼亚菌生化反应很相似,某些氨基酸脱羧酶试验有助于鉴别。克雷白杆菌属可分五个种,即肺炎克雷白杆菌(K.pneumoniae)、产酸克雷白杆菌(R.oxytoca)、解鸟氨酸克雷白杆菌(K.ornithinolytica)、植生克雷白杆菌(K.planticola)和土生克克雷白杆菌(K.terrigena)。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又可分3个亚种:肺炎亚种(subsp.pneumoniae)、臭鼻亚种(subsp.ozaenae)和鼻硬结亚种(subsp.rhinoscleromatis)。在临床分离到的克雷白杆菌属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占80%以上,是本属中最为重要和常见的病原菌。本菌为长1~2um,宽0.5~0.8um的粗短杆菌,可产生荚膜,无芽孢,无动力,常见端对端的成对发育。荚膜为不含氯的多糖物质,较厚,作革兰染色即可观察到,但以印度墨汁染色法较易观察。本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可在12~43℃范围生长,55℃ 30min可被灭活。在鉴别培养基上因发酵乳糖而现有色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则可因产生大量荚膜物质而呈灰白色黏胨样菌落,菌落易互相融合,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而在肉汤中培养数天后液体明显黏稠。克雷白杆菌具有菌体抗原O和荚膜抗原K,按荚膜抗原K的成分,肺炎克雷白杆菌可分为80个型,肺炎亚种大多属于荚膜3及12型;臭鼻亚种有4,5,6,15等型以4型最常见;鼻硬结亚种则多为3型。克雷白杆菌毒力较强,极少量的肺炎克雷白杆菌(100个细菌)注射于小鼠腹腔即可引起小鼠死亡。本菌适应性强,能很快适应宿主环境而生存,对各种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是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常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此种耐药性可以为染色体介导,亦可通过耐药质粒的传播在医院某些病房内造成感染局部流行。

      二、发病机制

      克雷白杆菌所致的肺炎可分为原发性肺炎和继发性肺炎。两者的界线有时颇难分清,一般认为在原有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上,在一定致病条件下发生本菌的感染为继发性。克雷白杆菌的毒力可能与其荚膜有关,荚膜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趋化、吞噬作用,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属细菌感染的病理特点是细菌生长繁殖快,在各脏器可形成单发或多发脓肿,渗出液中含大量带有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引起的原发性大叶性肺炎,以老年患者、酒精中毒以及患有糖尿病、癌肿、血液病等严重原发疾患者为多。病理变化与肺炎球菌所致者不同,肺泡壁常坏死、液化,形成单个或多个脓腔。肺泡内含大量血性黏稠痰。脓腔表面多有纤维蛋白渗出物覆盖,早期即易发生胸膜粘连。脓胸的发生率约为25%,较肺炎球菌肺炎为高。病灶消散常不完全,引起纤维增生、残余性化脓性病灶或支气管扩张。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10%,常见者如尿路感染、呼吸道和伤口感染等。败血症病例中肝、肾、脑等均可出现多发性化脓病灶以及胸腔、心包腔积脓等。病变在结肠者尚可引起假膜性肠炎,偶可致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硬鼻结亚种和臭鼻亚种的致病性尚未完全阐明,前者可引起慢性肉芽肿性硬结症,后者可能与鼻黏膜和鼻甲萎缩所致的臭鼻症有关,是一种机会感染。

  • 克雷白杆菌属感染一般治疗

      一、治疗

      积极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是为克雷白杆菌感染治疗的关键。本属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不同菌株之间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甚大,故治疗药物的选用应以药敏结果为准。在未获药敏结果前根据病情可选用的药物有: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类;哌拉西林钠、氨苄西林等广谱青霉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如单环类的氨曲南,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如舒他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异帕米星等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肺炎克雷白杆菌多数对氨苄(羧苄)西林耐药,宜用头孢菌素类合并氨基糖苷类治疗。一般肺炎的疗程需3~4周或更长,而败血症与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可能需6周以上。克雷白杆菌脑膜炎常伴有脑室炎,可选用庆大霉素等药物行脑室内给药,一次给药后24h内大部分时间脑脊液药物浓度能达到治疗量的抗菌浓度4~6mg/L。此外,保持气道通畅、氧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不够的能量等支持疗法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鼻硬结克雷白杆菌和臭鼻克雷白杆菌感染据国外报道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均敏感,可视病情选用;惟疗程宜长,通常应在6~8周。

      

  •   一、预防

      提高人体免疫力,特别对接受手术和侵袭性医源性操作患者更要注意保护。医疗器械、呼吸机、各类插管等都应严格消毒,操作规范,防止医源性或机会性感染。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容易在同种或不同种属的革兰阴性杆菌之间传播,一旦发现耐ESBLs菌株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包括隔离感染者,防止耐药菌株在医院内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中传播。

  • 克雷白杆菌属感染一般护理

      一、预后

      在抗生素应用之前,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病死率达51%~97%,在抗生素治疗下其病死率仍达20%~50%。若并发广泛性肺坏疽,则病死率达100%。克雷白杆菌败血症的病死率在30%~50%,并发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死亡率更高。克雷白杆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亦欠佳。

  • 克雷白杆菌属感染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宜饮食清淡卫生为主,合理搭配膳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克雷白氏杆菌感染,克雷伯菌属感染,克雷伯氏杆菌感染
克雷白杆菌属(Klebsiella)存在于正常人的肠道和呼吸道,亦存在于水和谷物中。在免疫低下以及接受手术和侵袭性医源性操作的人群易罹患本属细菌感染,亦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