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致病菌为小螺菌(spirillum minus)和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us moniliformis)。小螺菌或称鼠咬热螺旋体,长约3~5μm,两端尖,有2-6个规则螺旋,有鞭毛,运动迅速。由啮齿类动物传染,如鼠、猫、松鼠、猪等等。实验用鼠也可引起感染。念珠状链杆菌,长1~3μm,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等,常排列成链,形如念珠,革兰染色阴性。除由上述动物传染外,还可由污染的牛奶和食物传染。小螺菌常存在于鼠的眼、鼻、口、咽部分泌物及齿龈血中,念珠状链杆菌是野生鼠和实验用鼠的正常菌群,后者可转变为无胞壁的L型。
二、发病机制
鼠咬热一般通过鼠咬伤而致病,但念珠状链杆菌也可通过染菌饮食传播。人被病鼠咬伤后,细菌经伤口进入淋巴系统并引起局部淋巴结炎,进入血循环中可致菌血症、毒血症。念珠状链杆菌或食入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而发病。
小螺菌型在咬伤部出现炎症,有单核细胞浸润、水肿、坏死;局部淋巴结及淋巴管也同时发炎,淋巴结呈增生性肿大,随后小螺菌由此多次人血和引起反覆发作。
念珠状链杆菌型基本病变为各脏器充血、水肿、单核细胞以及浆细胞浸润。可有心内膜炎,肝、脾、肾梗死,间质性肺炎、心肌炎、肾炎、肾上腺炎、关节炎等。正常细胞出现退行性改变,少数被咬伤部位出现炎症反应。
鼠咬热一般治疗
一、治疗
叮咬后立即局部清洗伤口,用浓苯酚涂皮肤伤口继之以乙醇洗净中和,伤口用0.02%呋喃西林或0.2%雷氟奴尔(依沙吖啶或0.2%新霉素或0.1%~0.2%新洁尔灭抢救。
青霉素,每日成人量为120万-160万U,儿童为80万U,分2次肌注,疗程10- 14d。小螺菌型可用较小剂量1次30万U的普鲁卡因青霉素肌肉注射,就能控制感染。对感染时间较长者有时须连续注射6~7日才能痊愈。病原菌为L型耐药菌者,青霉素剂量加大至每日600万U以上(成人), 如发生心内膜炎剂量每日1200万U以上,疗程4~6周,并与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合用。对两种病原体不易分清的病例,亦宜治以较大量青霉素。
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如对有青霉素过敏者,改用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选用红霉素每日1.5~1.8g,口服或静滴,疗程7d。
二、预后
可有心内膜炎、肾炎、脑膜炎、肝炎等并发症。6%-10%的患者不经治疗可致死。
控制鼠密度,适时进行灭鼠。 居室通道门加装25~30厘米的门槛或防鼠板,防止老鼠进入居室。
防止被鼠或其他动物咬伤。与鼠有接触的实验工作人员应注意防护,戴手套。万一被咬伤除局部治疗外,应立即注射青霉素预防。每日成人120万U,儿童80万U,疗程3d。
鼠咬热一般护理
被咬后,如果伤口较小,先把伤口处的淤血挤出来,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然后尽快到医院就诊,医师会根据伤口严重情况,看是否需要开消炎药。如注射破伤风针、吃药。
鼠咬热饮食原则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可供给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配合甜酱菜、大头菜、榨菜或豆腐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为宜。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不吃腌制的食物,不吃病死禽畜。忌辛辣: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酒、烟等; 忌腥膻:海鱼、无鳞鱼、虾、蟹、海味、羊肉、狗肉、鹿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