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本病多见于高处跌落,头颈部撞击地面,或重物直接袭击,致枕颈部受到屈曲性暴力作用。挥鞭样损伤也可造成脱位。在乘坐高速行驶的车辆聚然刹车时,头颈部因惯性作用则猛烈屈曲。当头颈部遭受屈曲暴力时,颈椎活动单位的支点位于椎间盘中央偏后部。由于颈椎的小关节突关节面平坦,且与水平面呈45°交角,骤然屈曲的外方,引起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前移并将关节囊撕裂,而后向后上方翘起。随着外力的继续作用和头颅重量的惯性作用,已移位的下关节突继续向前滑动,整个上位椎体也随之前移。作用力消失后,因颈部肌肉收缩作用,可形成三种状态:一是随之复位,日后可有颈椎不稳症或伤后呈半脱位状态;二是颈椎脱位呈弹性固定,上下关节突关节相互依托,形成顶对顶的“栖息”状态;三是上位椎体下关节突越过了下方椎体的上关节突,形成小关节突背靠背的形态,即所谓的“交锁”状态。
一、预防:
1.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防止颈部外伤。
2.另外还需注意,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尽可能早期复位是保护脊髓功能、防止进一步损伤的重要措施。故本病一旦确诊,则应积极进行复位或手术治疗。防止脊髓损伤。
3.尽量缩短脊髓受压时间,减少继发性损害,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