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短腰畸形

    先天性短腰畸形较之先天性短颈畸形明显为少见,且其中部分病例伴有短颈畸形。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骨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腰部,脊柱,关节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支持疗法
    治 愈 率: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30-50%
    治疗周期:8-12周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疾病症状:短颈
    相关检查:椎板间隙显微内窥镜,脊柱椎体平扫,脊椎平片
    并发症:
    治疗药品:叶酸片,叶酸片
  • 短腰畸形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有些可能与外伤有关。

      (二)发病机制

      此种畸形主要有以下3种病理解剖类型。

      1.先天性脊椎崩裂、滑脱 此种现象较多见,主要是由于椎弓的两个化骨中心未融合成一体之故。在机体发育过程中,随着个体体重的增加、运动与过去强度的强化以及各种外伤因素等,均可在假关节的基础上造成椎体滑脱,滑脱的程度愈严重,短腰畸形也愈明显。

      2.先天性椎体融合 以2节椎体融合成一块者为多见,在腰椎段罕有3节以上椎体融合成一块的。由于此种病例直接来诊者较少,故多在体检时发现。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在胚胎期相邻的2个或数个生骨节发育障碍所致。完全融合者在相应椎间隙部位可无任何裂隙可见,但半数病例显示宽窄不一、长短不等、部位不定的缝隙。此种病例椎间孔多数狭窄。

      3.半椎体畸形 单发的半椎体畸形者主要引起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如系相对应的双节半椎体畸形,则由于缺少1节椎体而显示短腰征。

  • 短腰畸形一般治疗

      一、短腰畸形西医治疗

      (治疗)

      1.一般单纯短腰畸形者 除加强腰背肌锻炼外,勿需特殊处理。

      2.合并有下腰椎不稳者 应按下腰椎不稳症处理,包括手术疗法。

      3.伴有腰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者 因其多伴有根管或椎管狭窄症,当保守疗法无效时,应行减压术治疗。

      4.形成驼背畸形并影响生活、工作者 可行驼背畸形矫正术。

      5.伴有脊椎崩裂、脊椎滑脱及脊柱侧凸者。脊椎崩裂、脊椎滑脱可行植骨融合术或者Cage植入术。脊柱侧凸者可行Luque棒矫形 植骨术等。

     

    短腰畸形辨证论治

      二、短腰畸形中医治疗

    1.原则  

    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纵韧带的张力,使突出物还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解除突出物对椎间韧带、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恢复椎间力的平衡。

      2.施术部位 

    腰臀部及伤侧下肢,以腰部为主。

      3.取穴 

    腰部压痛点,大肠俞、肾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阳陵泉、人中、扭伤、风府及耳部的腰点、臀点、坐骨点、神门穴等。

      4.施术手法 

    按、揉、推、抖、动、牵。

      5.刺激量及时间 

    应根据病人耐受程度和伤情,适宜选择、中、重度刺激量;每次治疗时间,约二十五分钟为宜。

  •   短腰畸形预防

      先天性短腰畸形较之先天性短颈畸形明显为少见,且其中部分病例伴有短颈畸形。临床检查,按常规进行,并注意腰段是否较常人为短,应测量双侧腋中线处肋骨角至髂骨嵴之间的距离。

  • 短腰畸形一般护理

      短腰畸形护理

      此种畸形主要有以下3种病理解剖类型。

      1.先天性脊椎崩裂、滑脱 此种现象较多见主要是由于椎弓的两个化骨中心未融合成一体之故。在机体发育过程中随着个体体重的增加、运动与过去强度的强化以及各种外伤因素等,均可在假关节的基础上造成椎体滑脱,滑脱的程度愈严重,短腰畸形也愈明显。

      2.先天性椎体融合 以2节椎体融合成一块者为多见,在腰椎段罕有3节以上椎体融合成一块的鶒。由于此种病例直接来诊者较少,故多在体检时发现。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在胚胎期相邻的2个或数个生骨节发育障碍所致鶒完全融合者在相应椎间隙部位可无任何裂隙可见,但半数病例显示宽窄不一、长短不等、部位健康搜索不定的缝隙鶒。此种病例椎间孔多数狭窄。

      3.半椎体畸形 单发的半椎体畸形者主要引起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如系相对应的双节半椎体畸形,则由于缺少1节椎体而显示短腰征

  • 短腰畸形饮食原则

      短腰畸形饮食

      健骨强腰方

      骨指骨骼,乃人体一身之支架;骨骼的健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是否强壮,尤其是体力劳动者,更需要有一副好骨架;腰乃一身之轴,直接关系着全身的运动,从整体看,腰部的围径应小于胸围和臀围,略呈圆柱型,上与宽厚的胸廓相连,下与圆满而适度的臀部相连,下腰显得细而结实。由于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因此,腰的好坏与肾的功能有关;同样,由于肾藏精,精出髓,髓养骨,同样,骨的功能亦影响于肾,故在某种意义上说,所谓健骨强腰方,即是补肾健骨方。

      [方一]

      羊骨1副,生姜30克,陈皮、良姜各6克,粳米100克,草果2个,食盐适量。将羊骨捣碎,以水熬煮,放入诸佐料,小火熬取汤汁,以此汁煮米做粥食之或不加米作羹汤亦可。佐餐用。

      原方用于“虚劳,腰膝无力”症。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见腰酸,骨软无力,行走艰难,法宜补肾强腰健骨。本方中以羊骨入肾补骨为主,辅以粳米、陈皮、良姜、草果、生姜,温中健脾,使气血生化充足,滋养脏腑、肢体百骸。全方具有补肾强腰之功,肾虚骨弱之人宜经常食用。

      现代营养学认为,长期缺钙及维生素D,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动物骨头中会有大量的钙质,在煎煮过程中浸入汤中,因而多喝骨头汤或骨头粥对人体大有裨益。与此同时多晒太阳或口服维生素D剂,有助于钙的吸收。

      [方二]

      猪肾1枚,粳米50克,葱白适量。猪肾对剖两半,除去筋膜臊腺,切成碎丁,用黄酒、生姜、酱油调制;粳米煮粥,临熟时,下猪肾、葱花,再以小火继续煮炖至熟烂即可停火。每日2次。

      原方用于“老人脚气顽痹,缓弱不随,行履不能”。老人脚气,为湿热伤及肾经,经脉痹阻所致,法宣清湿热,调肾气。方中猪肾味咸性平,主人肾虚,和理肾气,通利膀胱;辅以粳米、葱白,健脾补中,扶正通阳。诸料配合,可使肾气充盛,膀胱气化功能增强,水道通调,则湿热可除,经脉通利,诸症自减。

      [方三]

      鸡头实30克,羊脊骨1副,生姜汁10毫升。将鸡头实磨成粉,待用;煮羊脊骨熬取汤汁,用汁调鸡头粉,再加入姜汁、食盐等佐料调味,煮熟食之。每日1次。

      配方中的鸡头实即人们熟知的芡实,善补脾去湿,固肾益精气;羊脊骨补肾强腰,健壮筋骨;生姜辛温散寒。三者相合;既可祛除湿邪而止痛,又可滋补肝肾而壮筋骨。凡屑肝肾不足,湿痹腰膝作痛者,可辅以本品食用。

      [方四]

      生栗子500克。将生栗蒸熟后风干,收贮备用;每日食10颗,细嚼。

      原方用于老人脚气,肾虚气损,脚膝无力,困乏之症。栗子味甘性温,善补肾,壮腰,强筋。老年人尤宜食之。苏东坡之弟苏于由曾写诗说自己老来添了腰脚病,得益于山翁传他服粟之方法。栗子含有B族维生素,对脚气病也有防治之功。栗子也可合糯米为粥,既可补肾强腰膝,又可益气厚肠胃,肾虚脚弱,脾虚泄泻者均直食用。《本草纲目》就载有栗子粥。不宜单食栗子,或消化力弱者可改用粥食。

      一次多食栗子容易气滞难消,故以少量久服为宜。

      患者宜多吃:小米粥,板粟,还可以泡枸杞茶,黑色的食物也补肾,黑米,黑豆,黑木耳等。

      患者没有特别饮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