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发生机制复杂:过伸性压缩损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损伤发生在前额和面部时。有学者认为过伸性压缩损伤首先在脱位部位造成了一个剪切力,引起前纵韧带破裂、椎间盘终板破裂、后纵韧带从椎体后缘分离,其压缩性力量造成椎体前、中柱和后柱有分离倾向,产生椎板骨折;亦有文献报道,椎板骨折是颈椎过伸性损伤中较易发生的改变。椎板骨折使椎体前、中柱失去支持而产生前脱位,脱位的程度取决于椎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的损伤程度,椎板骨折的损坏程度。椎板骨折减缓了外力对椎体后柱韧带结构的破坏,尽管椎体前脱位,但脱位节段的颈椎小关节和棘突未发生移位,因此,脱位处椎管的矢状径并未减小,也未对脊髓形成压迫,或仅有轻微的压迫,故不易产生脊髓损伤。
当外力作用于枕后或颈后部产生屈曲性损伤时,外力使颈部形成一个向前的挥鞭性运动,瞬间的作用力使颈后部的组织结构发生破坏,尤其是项韧带和关节囊结构的破坏,使得颈椎稳定性部分丧失,于是发生前脱位,脱位的程度取决于外力的大小及组织结构的破坏程度,而对无脊髓损伤考虑可能同下列因素有关:
①患者的颈椎管先天性矢状径宽大,脱位后残留的颈椎管矢状径仍可容纳脊髓使其不受损伤;
②后方韧带(后纵韧带、棘间韧带、关节囊韧带)结构损伤较轻,至少是不完全性损伤,可使韧带在一定程度上仍能起到部分限制椎体过度前脱位的作用,避免造成脊髓损伤;
③在外力作用特别剧烈的情况下,受损的椎板也会发生骨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椎体有明显的前脱位,也不会减小椎管的矢状径,引起脊髓损伤;
④脱位后颈椎呈现屈曲状改变,整个颈椎在纵向长度上有所缩短,脊髓也同样呈迂曲样的“手风琴样”变化,避开了骨性结构解剖位置改变所造成的脊髓压迫。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一般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急诊处理应十分注意损伤机制,一经诊断后不可将颈椎伸展,以防颈脊髓损伤,宜应用枕颌带牵引或颅骨牵引,牵引的方向使颈椎略屈曲位。牵引重量应与合并脊髓损伤的骨折脱位一样,以2~3kg开始,在密切观察下逐渐加重。一经复位,将颈椎维持在生理位,3周后用头颈胸石膏固定,为期3个月。牵引过程中如果出现神经刺激或压迫症状应调整牵引重量和方向。症状不消失或有加重倾向应立即中止牵引,不能为求得复位而损伤脊髓。采用维持重量牵引3周,尔后石膏颈领固定,待后期手术固定。
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在于重新获得颈椎的稳定性,并恢复或扩大损伤节段的椎管,防止以后慢性压迫的出现。手术经前路切除损伤节段突向椎管的椎体后缘骨质,操作必须细致,严防损伤脊髓,并将自体髂骨植入其间隙,确保颈椎前结构获得骨性融合,以达到稳定的目的,术后应用石膏颈领固定3个月。
一.预防
1.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创伤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2.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防止本病进一步发生损害的关键。对于脊髓损伤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应进一步利用辅助检查措施进行鉴别诊断,切不可轻易可结论,防止漏诊,耽误患者的治疗。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一般护理
一、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饮食原则
一、饮食保健
饮食营养搭配均衡,清淡,不要吃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具体情况需要咨询医生给予饮食建议。
二、宜吃食物
1、多食用含丰富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2、饮食要多样化,杂食五谷粗粮; 3、宜食易于消化而质地较软的食物。
三、不宜食物
1、应忌食或少食刺激性饮食; 2、不宜食用香燥煎烤的食物; 3、忌食油腻、生冷及热性食品。
四、推荐食谱
1、多食用含丰富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2、饮食要多样化,杂食五谷粗粮; 3、宜食易于消化而质地较软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