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tomatocytosis,HST)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溶血病,以血液中口形细胞明显增多并超过5%为特征。临床上常有中到重度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有轮廓清晰的口形裂隙,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呈臼或研钵状,所以叫“口形细胞”。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血液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小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红细胞增多,脾肿大
    相关检查: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骨髓象分析
    并发症:贫血,黄疸
    治疗药品:维生素E软胶囊,维生素E软胶囊
  •   一、发病原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致病原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红细胞膜的异常导致细胞缺陷,膜对na+、k+的通透性改变,na+的透入超过了k+的排出,结果na+与水在细胞内的含量增多,在血片中出现口形细胞。具体结构缺陷未明。在体外可用增加胞膜内层膜面积的药物使正常红细胞变为口形。

      二、发病机制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在普通血片中该病红细胞中间有一细长的浅染或不染区,状似裂口,所以叫“口形细胞”。在正常人的血片中可见到少数口形细胞,但至多不超过4%。口形红细胞的主要病理生理是细胞内钠离子和水分明显增加,钾轻度减少。由于红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钠离子内流增加。即使钠泵活性显著增加也不能代偿钠内流的增加,从而导致细胞内水肿,体积增大,ATP和葡萄糖消耗增加,乳酸蓄积。引起红细胞膜上述离子通透性改变的分子病变尚不完全明了。最近发现,部分病人存在7.2b蛋白(stomatin)的减少或缺乏,而许多病人的带7蛋白和stomatin cDNA却正常。7.2b蛋白的部分或完全缺乏是原发性或继发性改变尚不清楚。口形红细胞变形性差,常被滞留于脾窦。在脾窦的酸性环境中,由于葡萄糖缺乏和ATP生成不足,从而使红细胞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因此红细胞在脾脏中大量破坏。

  • 小儿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轻者不需要或只需要对症治疗,贫血重者需要输血。 需慎重考虑脾切除手术。目前确切疗效不明。对同位素检查指示脾脏内有红细胞瘀积,同时有溶血过多的病例,采用脾切除,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脾切除后,贫血可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溶血过度并不能完全控制。一小部分病人切脾后溶血减轻,贫血改善,另一些病人无效。

      二、预后

      本病预后较好,但须加强支持治疗。

  •   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未有特效治疗手段。需重视预防措施,从孕前贯穿至产前。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

      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 小儿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一般护理

      一、护理

      1.纠正饮食习惯,进食含铁丰富的事物,如肝、香菇、肉类等;进食含叶酸和维生素b12丰富的食品,如肝、肉类、蛋类、瓜果。

      2.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稳定病情,促进治愈。

  • 小儿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饮食原则

      饮食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