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

    心脏或大血管疾病的矫正手术治疗后所造成的创面、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安置的异物摩擦、冲击红细胞,使之产生机械性损伤,从而发生溶血性贫血,属于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血液科
    疾病别称:创伤性心脏性溶血性贫血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治 愈 率:4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疾病症状:蛋白尿,慢性贫血,面色苍白
    相关检查:心脏血管超声检查,红细胞环状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并发症:黄疸
    治疗药品:注射用腺苷钴胺,维生素E软胶囊,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   一、发病原因

      未经手术的多种心脏或大血管疾病如Valsalva窦破裂、主动脉狭窄、创伤性动静脉瘘、梅毒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及肥厚性心肌病等均可引起创伤性心源性溶血,但常因骨髓代偿功能良好,不发生贫血,或贫血很轻,不引起注意。各种瓣膜置换术,心腔内修补术都有可能引发本病,但最多见的是涉及主动脉瓣的手术(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其次是二尖瓣膜病(如关闭不全)。自开展心脏或大血管疾病外科手术治疗后,本病较前多见,贫血程度也更严重。

      二、发病机制

      下述几种机制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1.湍流产生的剪切力 直接损伤红细胞,是本病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当红细胞受到3000dyn/cm2以上的剪切力作用时,即可破碎。而湍流所产生的剪切力往往超过此值。影响湍流产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取决于压力梯度的血流速度。左心室与主动脉在左心室收缩时产生的压力梯度最大,故血流在此处最容易出现湍流。所以涉及主动脉瓣的病变或手术最容易发生本病。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也可以发生本病。心脏功能状态则影响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的严重程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左心室收缩时,与左心房之间也产生较大的压力梯度而发生同样的情况。任何原因如瓣膜关闭不全、人工瓣撕裂或与周围组织间有缝隙等所引起的血液反流均可产生湍流。

      2.人工瓣膜对红细胞的损伤 主要从两个方面损伤红细胞而发生溶血。一是人工瓣膜表面程度。表面粗糙者容易摩擦损伤红细胞;如Tefron或含有橡皮的Dacron布制作的人工瓣膜表面常较粗糙,发生溶血的机会就较大;而金属制作的瓣膜表面较光滑,发生溶血相对较少。另外,表面粗糙的瓣膜上,易有纤维蛋白沉积而发生类似于微血管病性溶血的现象。二是人工瓣膜的制作材料,不仅表面粗糙程度不同,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溶血的发生,例如,是生物瓣还是机械瓣、是否容易被内皮细胞覆盖等。

      3.其他 免疫机制参与的溶血是本病发生的一个次要因素。个别病人Coombs试验阳性,其原因可能是机械损伤后暴露出来的细胞抗原,诱导产生了自身抗体。另外,有病变的或修补后的瓣膜及更换的人工瓣在关闭时可直接损伤红细胞。

  • 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一般治疗

      一、治疗

      手术治疗前的患者,贫血程度往往较轻,如果贫血对于心脏功能没有明显不利影响,可不予处理。活动可加重溶血,故应适当限制。对其他可加重贫血的因素,也应及时纠正。有些患者在缺铁被纠正后,贫血可有所改善。应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有一定促进造血的作用。严重急性溶血时可适量输血。手术后若有明显贫血、人工瓣撕裂、周围有渗漏或放置不妥等情况,宜尽快重新手术治疗。

      二、预后

      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可控制。

  • 早发现早治疗。

  • 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一般护理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 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饮食原则

      1、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的食疗方:

      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可进行适量的运动

      2、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最好不要吃什么食物?

      忌烟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