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

    嘧啶5′-核苷酸酶缺乏症(pyrimidine 5′-nucleotide deficiency,P5′ND)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与RNA分解代谢有关的酶缺乏症,是核苷酸代谢异常最常见的酶缺陷疾病。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血液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遗传患者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输血治疗
    治 愈 率:2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
    疾病症状:智力减低,脾肿大
    相关检查:肝功能
    并发症: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药品:生科牌核苷酸胶囊,康圣牌核苷酸花粉胶囊
  •   一、发病原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P5′N是一种锌(Zn)依赖的金属酶,受Cr2 、Zn2 、Mg2 激活,而Hg2 、Pb2 等明显抑制其活性。随着红细胞成熟衰老,P5′N含量逐渐减少。P5′N存在由不同基因编码的Ⅰ、Ⅱ两种亚型,除存于红细胞外,Ⅰ型还存在于脑组织。

      核糖体RNA在正常网织红细胞内降解为5′-核苷酸,其不易弥散的代谢产物(胞苷、胸苷及尿苷单磷酸盐)由P5′N再磷酸化而形成可弥散的产物透出细胞。P5′N缺乏性网织红细胞内聚集大量胞苷和尿苷复合物,可使总核苷酸池较正常红细胞中扩大5倍以上。由于核糖体在缺陷细胞内不能正常降解,从而大量聚集而形成瑞特染色中嗜碱点彩颗粒。由于缺陷性红细胞内大量消耗磷酸腺苷而非磷酸嘧啶,故P5′N缺乏症以前归类于“高ATP综合征”。

      关于P5′N缺乏症溶血机制为:红细胞中P5′N严重缺乏时嘧啶类核苷酸堆积,通过竞争性抑制ATP酶和ATP生成相关酶,用6-磷酸葡萄糖酸竞争性抑制和用NADP非竞争性抑制G-6-PD,此外酸性嘧啶核苷酸的堆积,使红细胞内pH下降,进一步使G-6-PD和6PGD活性降低,影响了戊糖磷酸旁路活性,此二者均干扰ATP产生。从而使红细胞寿命缩短,出现为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

  • 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切脾 可使血红蛋白浓度有中度提高。

      2.输血 除个别病例外,常无需输血。

      3.补充微量元素 适量补充锌、镁,有助于激活红细胞内少量残存的P5′N,尽量避免接触铅、汞等微量元素。

      无特殊治疗,切脾后部分患者血红蛋白升高。

      二、预后

      终生性溶血性贫血,贫血常为轻中度,可因感染应激及妊娠而加重。智力发育低下。

  •   应注意预防,提倡优生,进行婚前和产前检查。

  • 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一般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 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饮食原则

      补充营养为主,多吃有营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