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胰腺对自身成分作为抗原由CD4阳性的辅助细胞的识别产生免疫应答的结果而造成胰腺的炎症性病变。与常见原因的慢性胰腺炎比较,AIP具有相对典型的表现:没有急性胰腺炎表现而出现阻塞性黄疸的老年患者,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血清IgG4水平升高,自身抗体阳性,不规则胰管狭窄和胰腺弥漫性肿大,病理提示为纤维化伴显著的T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内分泌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胰腺,免疫系统
    多发人群:多见于老年男性,大多﹥50岁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治 愈 率:95%
    治疗周期:3-6周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疾病症状:肚子疼,背痛,胰腺纤维化
    相关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数,抗核抗体,血清免疫球蛋白G
    并发症:糖尿病
    治疗药品:雷公藤多苷片,醋酸泼尼松片,胸腺肽肠溶胶囊
  •   一、发病原因

      所有自身免疫病理机制均可能成为自身免疫胰腺炎的病因。如sjögren征候群、硬化性胆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胰腺炎。

      二、发病机制

      1.分类

      (1)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主胰管经过的全部胰腺管变细,不规整并伴有胰腺明显肿大,胰腺弥漫性炎症。高γ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胰腺内淋巴细胞浸润伴有高度的纤维化,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显著的疗效。也称为胰管狭窄型自身免疫相关联胰腺炎(duct-narrowing autoimmune related pancreatitis,DNAIP)。

      (2)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与弥漫性狭窄性胰腺炎相对应的,胰管的非狭窄部位或是分支部分的不规则炎症的变化。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和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是相互关联的,局限型可能是弥漫型的初期或是治愈过程的某一时期,弥漫型是局限型加重的病变期。因此,胰管狭窄长度在2/3以上认为是弥漫狭窄型,在2/3以下认为是局限型。这是诊断弥漫狭窄胰腺炎的基础,要除外短的狭窄像显示的局限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

      2.病理

      (1)胰腺:胰腺肿大,变硬,无明确的肿瘤形成,断面上可见纤维化,腺体保持原有的小叶结构,胰腺被膜纤维性肥厚,特别门静脉侧有较厚的纤维化。

      组织学上,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及胰腺小叶间质扩大,淋巴滤泡形成,纤维化可波及胰小叶内,可有腺体的萎缩。胰管周围的纤维化比腺胞炎症明显,胰管周围原来的弹性纤维松懈、增生,近管腔侧淋巴细胞和炎症性细胞浸润或胶原纤维增生,胰管内腔变小。淋巴结肿大,明显的淋巴滤泡增生,类上皮细胞形成小集簇巢。

      腺管周围T细胞的浸润比B细胞浸润更显著。T细胞亚群以CD4阳性为主,也可有CD8阳性。

      明显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胆管炎和胰周围的纤维化。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累及胰腺实质周围的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胰腹侧超过弹力纤维,背侧累及门静脉,达到从胰乳头到胰断端的广泛范围。

      胰腺内外的静脉因炎性细胞浸润发生闭塞,呈闭塞性静脉炎改变,动脉无特异性变化,小动脉周围有纤维化,由于内膜的肥厚内腔变狭小。

      (2)胆管、胆囊病变:胰腺内胆管壁肥厚变小,狭窄部胆管黏膜面平滑,原有被覆的胆管黏膜弥漫性增生,胆总管中上部管壁肥厚,胰腺外胆管比胰腺内胆管改变明显。全部胆管壁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水肿伴肥厚,累及胆管、导管和腺管及十二指肠壁。胆囊壁肥厚,但组织学上胆管壁无变化。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外科治疗 胰腺结石病例和难治性疼痛及合并假性囊肿时进行手术治疗,此外肿瘤形成性胰腺炎和胰腺癌不能鉴别时也要进行手术治疗。肿瘤形成性胰腺炎中含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这个类型的胰腺炎多,明显的胆管狭窄,不能抑制的黄疸,胰腺无法切除时,可行胆管空肠吻合术。

      2.内镜治疗 急性期由于胰腺炎症末端胆管变细,胆汁流出不畅,在内镜下进行内造瘘术和外造瘘术,改善肿大的胰腺。

      3.药物治疗 急性期对急性胰腺炎要给予治疗,禁食,高热量静脉输液,抗胰酶制剂治疗。在缓解期,药物可静脉和口服交替使用,如出现腹痛等临床症状可应用镇静药。胰腺进行性萎缩时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低下,可给消化酶治疗。

      慢性胰腺炎一般不用类固醇激素治疗,但是,当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时,类固醇治疗是有效的。一般经口服给药,从每天30~40mg开始,观察治疗症状反应,每间隔2周左右逐渐减量到每天5mg为适当。40mg开始时,初次可减10mg。疗效是腹痛的减轻和胰酶的降低,逐渐减量和低剂量维持是为了防止再燃和复发。

      在AIP的组织形态改变中,从高度的淋巴细胞浸润的角度考虑,如果确诊,常在抗胰酶剂治疗的同时给类固醇激素治疗。也有不使用类固醇激素而自行改善的病例。因此,不是所有病例都一律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症状的比较短期的治疗是有效的,也有经过长时间胰腺正常状态的病例,但是临床经验以胰腺萎缩病例多。

      AIP是以高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为特征改变的,急性期可见胰腺肿大,最终胰腺胞进行性破坏,细胞脱落而导致萎缩凹陷,可在比较短的时间发生萎缩,不萎缩的病例与病期和病情有关。因此,在非萎缩期应有预防的措施。为抑制胰腺内的免疫反应连续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究竟能否阻止萎缩,需要累积更多的病例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价。

      二、预后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有反复发作的趋势,预防措施包括去除病因和避免诱因,例如戒酒,不暴饮暴食,治疗高脂血症等,胆石症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发作病史的胆石症病人应择期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对于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rves病、SLE出现左上腹的疼痛应该怀疑本病可能性,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的关键。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一般护理

      1.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饮食保健,一般在发病的急性期应禁食水,恢复期可以开始逐渐进食,要注意从少到多,从稀到稠。

      2.开始可以吃些细软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汤、鸡蛋羹蔬菜,鲜果汁等,注意少量多餐。以后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3.平时注意监测血糖,注意观察大便情况。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饮食原则

      一般在发病的急性期应禁食水,恢复期可以开始逐渐进食,要注意从少到多,从稀到稠。开始可以吃些细软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汤、鸡蛋羹蔬菜,鲜果汁等,注意少量多餐。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胰腺对自身成分作为抗原由CD4阳性的辅助细胞的识别产生免疫应答的结果而造成胰腺的炎症性病变。与常见原因的慢性胰腺炎比较,AIP具有相对典型的表现:没有急性胰腺炎表现而出现阻塞性黄疸的老年患者,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血清IgG4水平升高,自身抗体阳性,不规则胰管狭窄和胰腺弥漫性肿大,病理提示为纤维化伴显著的T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