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网膜囊疝

    游离的小肠襻、偶为肠系膜过长的横结肠,通过网膜孔(Winslow孔)进入小网膜囊内称小网膜囊疝(hernia of lesser omental bursa),或网膜孔疝(hernia of epiplonic foramen)。因疝囊口的前壁为肝十二指肠韧带,故多数病例会发生较窄,偶尔肠襻也可以从胃结肠韧带或胃韧带上的裂孔进入小网膜囊。临床以急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上身前倾或屈膝位可减轻腹部疼痛是其特征。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普外科,胃肠外科
    疾病别称:网膜孔疝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对症治疗
    治 愈 率:70%
    治疗周期:1-2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0--60000
    疾病症状:肚子疼,肠鸣音消失,气过水声
    相关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腹部CT,腹部MRI
    并发症:黄疸,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治疗药品:十香暖脐膏,西沙必利胶囊,碘海醇注射液
  •   小网膜囊疝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小网膜囊与腹腔之间存在着正常或异常的裂孔,是小网膜囊疝的解剖基础,如Winslow孔过大,小肠系膜或横结肠系膜发育异常出现局部薄弱或缺损等。

      2.肠管的游动度过大 肠管的游动度过大是其能通过小网膜裂孔而发内疝的又一重要条件。常见导致肠管的游动度过大的原因有:

      (1)小肠系膜过长。通常腹腔内游动度比较大的肠管是小肠,在系膜过长的情况下,其异常活动度必将加大,因此临床上疝入的脏器多系小肠。

      (2)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肠旋转不良可同时伴随中肠固定不良,成为发生腹内疝重要原因。

      3.肠蠕动异常、腹内压突然增高 同其他腹内疝一样,在肠蠕动异常或暴饮暴食后部分肠管重量增加,病人体位突然改变以及腹内压突然增高等诱因作用下,肠管容易由Winslow孔疝入小网膜囊内而形成小网膜囊疝。

      二、发病机制

    1.致病过程

    小网膜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及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可分为右侧的肝十二指肠韧带和左侧的肝胃韧带两部分,网膜囊与大腹腔沟通的惟一通道是网膜孔(Winslow孔)。Winslow孔的前界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是覆盖下腔静脉前面的壁腹膜,上界是肝尾状叶,下界是十二指肠上部,一般可通过1~2指,是小网膜囊疝最易发生部位。如因某种原因导致其过大时,即为肠管的疝入提供了“疝门”。有人认为,Winslow孔过大,能通过或容纳超过2个指头,是形成Winslow孔疝的首要条件。

      大网膜是起自胃大弯和十二指肠起始部向下延续的双层腹膜。在胃大弯下延的双层大网膜与横结肠愈着构成胃结肠韧带;大网膜在脐平面以下返折上行(形成大网膜的后两层)至横结肠并分开将其包绕,继而形成横结肠系膜。此两处在胚胎期发育可因融合不全或大网膜退化,或因局部缺血性病变,出现薄弱区或裂孔,为成为生后腹腔脏器和组织进入小网膜囊提供了病理性通道。

      当小肠系膜过长或患有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时,则肠管的游动度就会增大,增加了疝入Winslow孔等裂孔的机会。前者以小肠疝入为主,而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因可同时伴随中肠固定不良,表现为小肠系膜附着不全、盲肠升结肠游离、高位盲肠、大网膜附着不全、十二指肠旁隐窝增大等病理改变,故除引起肠扭转外,亦可致大网膜、右侧结肠和横结肠也可经Winslow孔疝入小网膜囊,尤其是大网膜附着不全、右侧结肠下降不全和(或)系膜过长时更容易发生。

      小网膜疝的疝环的前壁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胆总管、门静脉和肝动脉,后方有下腔静脉和脊柱。此结构强韧而扩张性小,很容易压迫通过疝环的肠管,使之难回复,易导致疝内容物的嵌顿和绞窄。

      2.病理分型

    依据肠襻疝突入小网膜囊的路径不同,可有4型。

      (1)Winslow孔疝:腹腔脏器经Winslow孔进入小网膜囊即为Winslow孔疝,亦称小网膜孔疝。本病最早由Blandin(1834)报道,据统计占所有疝的0.08%、内疝的8%。临床极罕见,男性多见,疝内容物63%为小肠,30%为末端回肠和(或)盲肠,7%为横结肠,极少数为胆囊和大网膜。复习文献,国内仅报道2例。因无特异性表现,患者在术前确诊或怀疑本病的低于10%,病死率高达49%。

      (2)横结肠系膜裂孔疝:肠管从横结肠系膜裂孔疝入小网膜囊内。

      (3)肝胃韧带的裂孔疝:肠管的裂孔疝入小网膜囊内。

      (4)胃结肠韧带裂孔疝:肠管由胃结肠韧带裂孔疝入小网膜囊内。

  • 小网膜囊疝一般治疗

      小网膜囊疝西医治疗

    一、治疗

      1、本病容易导致疝入肠管绞窄、坏死,故一旦怀疑为本病所致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应及时手术治疗。

      2、术中行肠管复位时,如疝入肠襻嵌顿不严重,可轻轻牵拉疝入肠襻,使之复位。如梗阻肠管膨胀、复位困难,可先切开小网膜囊,行嵌顿肠襻肠腔减压后再复位;或先切开、松解十二指肠降部侧腹膜,并充分游离十二指肠,扩大疝环(小网膜孔),然后复位疝入的肠襻。复位后根据肠管的活力决定保留或切除。然后将裂孔缝合和(或)用大网膜覆盖缝合关闭裂孔,以防复发。

      二、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   小网膜囊疝预防

    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

  • 小网膜囊疝一般护理

      小网膜囊疝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 小网膜囊疝饮食原则

      小网膜囊疝饮食保健

    1、小网膜囊疝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饮食要注意清淡。手术后前几天根据个人状况调节饮食,以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食物有利伤口的恢复。补充多种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多吃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小网膜囊疝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避免过于油腻,不应该选择的食物:腐乳、葱、辣椒、韭菜等食物不利于伤口愈合,因为它们容易引发感染。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网膜孔疝
游离的小肠襻、偶为肠系膜过长的横结肠,通过网膜孔(Winslow孔)进入小网膜囊内称小网膜囊疝(hernia of lesser omental bursa),或网膜孔疝(hernia of epiplonic foramen)。因疝囊口的前壁为肝十二指肠韧带,故多数病例会发生较窄,偶尔肠襻也可以从胃结肠韧带或胃韧带上的裂孔进入小网膜囊。临床以急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上身前倾或屈膝位可减轻腹部疼痛是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