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消化道重复畸形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指附着于消化道系膜侧的,具有与消化道相同特性的球形或管形空腔肿物,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回肠发病最多,其次是食管、结肠、十二指肠、胃、直肠等,有文报告800例中,小肠占57.4%,胸腔占19.9%,结直肠占9.9%,十二指肠占7.1%,胃占3.8%,胸腹部占1.8%。每个脏器有其好发部位,如食管好发于右后纵隔,胃在大弯侧,十二指肠在内侧或后侧,小肠在系膜侧,结肠在内侧,直肠在后侧等。伴发其他系统的畸形也有一定规律,如胸腔内重复畸形多合并半椎体、脊柱裂等脊柱畸形,重复肠道可合并泌尿生殖系畸形等。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外科,普外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胃,肠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治 愈 率:外科手术治愈率75%-85%
    治疗周期:8-12周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胀感,食管重复,肚子疼
    相关检查:
    并发症:肠梗阻
    治疗药品:消化酶片,可重复使用活检钳,可重复使用活检钳
  •   一、病因

      有多种学说解释其致病原因。

      (1)消化道再管道化学说 在胚胎早期再管道化时,腔内空泡融合,如有一部分空泡未与肠腔完全融合,可发展成为重复肠道。

      (2)胎儿期肠憩室残留学说 在胚胎早期消化道出现许多憩室样外袋,以小肠的远端最多见,正常时憩室逐渐退化而消失,如发育过程中未退化或有残留,则发展成囊状物的重复畸形。

      (3)脊索的发育障碍学说 胚胎第三周形成脊索时,因内胚层与外胚层间发生粘连,致使神经管与肠管分离障碍,由于内胚层被牵拉而发生憩室状突起,当内胚层发育为肠管时,此突起发展为各种形态的重复消化道。

      (4)血管学说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支持此学说,认为是胎儿肠道发育完成后,发生缺血性梗塞病变,而导致肠闭锁、肠狭窄及短小肠。坏死残留的肠管断片经受附近血管的营养,再自身发育可形成肠重复畸形。临床上亦支持此解释,肠重复症伴有肠闭锁或狭窄、短小肠的病例。

      总之,一般认为其发病机理为多源性,不同部位与形态的畸形,可能由不同的病因引起。

      病理类型颇为复杂,临床上可分为球状型和管状型两类。

      (1)球状型 约占80%,为一种球形或椭圆形囊肿,大小不定,紧密附着消化道的一侧,内有分泌物积聚,并随分泌的增多而逐渐增大。其中一种位于肠壁肌层内或粘膜下,向肠腔内突出,称为肠管内型,多见于回盲瓣附近,早期即可发生肠腔内梗阻。另一种贴附在肠壁上向外突出,称为肠管外型,早期无梗阻症状,随着囊性肿块的增长而压迫肠管或引起肠扭转时,也可发生肠梗阻。

      (2)管状型 肠道呈并列的双腔管道,其长度可自数厘米至数十厘米,甚至伸延整个结肠。有完全正常的肠壁结构。多数与附着的肠道有交通口相通,以远端居多,如只有近端与正常肠管相通,则远端肠腔常积液而膨大。亦有呈囊袋状与肠腔不相通者。亦有呈长憩室状,可从肠系膜内向外伸向任何部位。亦有少数管状型可具有独自的肠系膜和血液供应。另有一种起源于十二指肠或空肠,经腹腔穿过横膈伸入胸腔,甚至可达颈部,称胸腹腔内重复畸形。

      重复消化道的管壁在组织学上与正常消化道结构相似,具有完整的平滑肌层和粘膜,肠壁紧密附着在消化道的一侧,与正常的肠壁有共同的浆膜层,具有共同的血液供应,因而不能剥离。其粘膜可以是迷生的消化道粘膜,若为胃粘膜或胰腺组织时,则易引起消化性溃疡而有出血及穿孔的倾向。

  • 消化道重复畸形一般治疗

      一、治疗

      由于消化道重复畸形有呼吸窘迫、肠梗阻、肠套叠、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因而诊断确立后,均需手术治疗,手术中要避免遗漏多发重复畸形,手术方法视畸形的解剖情况而不同:

      ①单纯重复畸形切除术,适用于与食管不相通又无粘连的食管重复畸形,或少数来自后腹膜或悬挂于分离的肠系膜上的球形畸形。

      ②重复肠管与其依附的正常肠管切除术,适用于大部分小肠、结肠重复畸形及部分胃重复畸形,因为多系同一血管供应。

      ③开窗式内引流术:适用于十二指肠重复畸形,即将重复畸形与相邻的十二指肠壁部分切除,使两者互相沟通,简单易行,效果满意。

      ④中隔部分切除术,适用于管状重复畸形及部分胃重复使双腔变为单腔,有利于肠腔内容物通畅排出。

  •   一、预防

      本病是先天性畸形,无有效预防措施。

  • 消化道重复畸形一般护理

      一、护理

      1.饮食

      术前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无渣饮食,手术前两日中午改流质,手术前一日禁食。因患者查肝功及血常规示中度贫血、蛋白降低,术前补液、输血及白蛋白,纠正贫血及营养支持。

      2. 肠道准备

      患者术前两周给予番泻叶排空大便并加强营养,术前2周开始每日或隔日灌肠。必须用等渗盐水,切不可用冷开水或高渗盐水,以免发生严重的水和电解质紊乱。灌肠时每次液量不可过多,肛导管插至扩张肠段,反复灌洗,至腹胀减轻,积粪排出为止。术前晚及术晨分别用生理盐水3000ml作清洁灌肠。

      3 .应用抗菌药物

      术前一周可服肠道不易吸收的磺胺类药物,术前3日开始服硫酸链霉素粉剂。

      二.术后护理

      1.术后禁食,静脉补液,保持胃管通畅,肠蠕动恢复后即可拔除胃管,并可开始进流质饮食。

      2.留置导尿管3~5日。

      3. 防止感染 应注意病人的体温、白细胞计数。

      4.鼓励病人早期起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三.出院指导

      1. 指导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适当活动。

      2.加强营养。

      3. 如不适,门诊随访。

  • 消化道重复畸形饮食原则

      1、消化道重复畸形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饮食清淡富有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2、消化道重复畸形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辛辣刺激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指附着于消化道系膜侧的,具有与消化道相同特性的球形或管形空腔肿物,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回肠发病最多,其次是食管、结肠、十二指肠、胃、直肠等,有文报告800例中,小肠占57.4%,胸腔占19.9%,结直肠占9.9%,十二指肠占7.1%,胃占3.8%,胸腹部占1.8%。每个脏器有其好发部位,如食管好发于右后纵隔,胃在大弯侧,十二指肠在内侧或后侧,小肠在系膜侧,结肠在内侧,直肠在后侧等。伴发其他系统的畸形也有一定规律,如胸腔内重复畸形多合并半椎体、脊柱裂等脊柱畸形,重复肠道可合并泌尿生殖系畸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