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布氏菌肺炎

    布氏菌肺炎(pneumonia due to brucella species)是由布氏菌属(Brucella)细菌所引起的肺部急性或慢性感染,属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畜牧地区都有流行。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传染科
    疾病别称:布鲁氏杆菌肺炎,布鲁氏菌肺炎,布氏杆菌肺炎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4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咳嗽,咳痰,胸痛
    相关检查:WBC,布氏杆菌凝集试验,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
    并发症:
    治疗药品:氧氟沙星胶囊,复方牛黄消炎胶囊,加替沙星滴眼液
  • 一、发病原因

      布氏菌属由6个种20个生物型组成。主要的有羊布氏菌(Br.melitensis)能感染山羊,为1887年Bruce在马耳他岛患者脾脏内分离得到;牛布氏菌(Br.abortus)感染牛,为1897年Bang从牛流产胎儿中分得;猪布氏菌(Br.suis)感染猪,为1914年Traum从猪流产胎儿中分得。其他还有犬布氏菌(Br.canis),它致病轻微,很少感染人类。此外,啮齿类还有森林鼠布氏菌(Br.neotomae)、绵羊布氏菌(Br.ovis)。

      布氏菌系微小的需氧性革兰阴性球杆菌。一般为(0.4~1.5)μm×(0.4~0.8)μm,不活动,无鞭毛、荚膜,不形成芽孢。抗酸染色Ziehl-Neelsen法染成红色为其特点。本菌营养要求高,需丰富的维生素和血清,在5%~10%二氧化碳环境中才能生长,在37℃和pH6.6~7.1时生长最好。实验室常用肝浸液培养或改良厚氏培养基。在含血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天后菌落有针尖大,4天后直径可达2~3mm。S型布氏菌菌落为无色、透明、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凸起、均质样菌落,中央有时有小的颗粒。本菌虽能利用糖类,但不产酸产气。本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尤其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个月左右。在食物中能生存2个月。对光、热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故常用的消毒方法均有效。

      布氏菌仅产生内毒素,为一种类脂蛋白质。各种之间具有共同抗原,故可用毒力较弱的牛布氏菌制成活疫苗,以预防毒力较强的羊或猪布氏菌感染。本菌可在体内和体外变成1型,这可能与复发有关。

    二、发病机制

      布氏菌自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随淋巴液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结。根据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侵入菌的数量和毒力,病原菌或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生长繁殖而形成感染灶。当病原菌生长增殖达相当数量后,突破淋巴结屏障而进入血流。这一阶段为潜伏期,一般为2~3周。在菌血症期,由于内毒素的作用,病人可有发热、无力等中毒症状,此期血液培养阳性率高达70%,以后阳性率逐渐降低。因细菌沿着血流进入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处形成新的感染灶。其他如心、肺、卵巢、睾丸、前列腺、关节等处也受侵犯,形成多发病灶。血流中的细菌逐渐消失,体温也渐消退。细菌在细胞内繁殖到一定程度时,再次进入血流,又出现菌血症,体温再次上升。如此反复,表现波状型发热。本菌主要寄生于吞噬细胞内,抗生素或抗体难以进入细胞内,使本病较难根治,易转为慢性及反复发作,在全身各处引起迁徙性病变。晚近资料表明,大多数肺炎患者经呼吸道吸入染菌尘埃或颗粒可能是重要的感染途径。发病机制以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机体细胞免疫机能减弱将导致潜在布氏菌致病的作用,增加原发性感染的易感性及其严重程度。

      本病病理变化极为广泛,几乎可侵犯机体每个脏器,其中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如肝、脾、淋巴结、骨髓等最常见,肺部受累也较为普遍。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病原菌的一种变态反应。这种肉芽肿和人类结节病的病变类似,无干酪样坏死,乃本病的典型病变。肺脏在急性期呈出血性卡他性炎症,慢性期呈肺纤维化或钙化,偶可出现胸膜炎。

  • 布氏菌肺炎一般治疗

    一、布氏菌肺炎西医治疗

      1.抗菌治疗

    在急性期,为提高疗效,防止耐药,宜联合给药。四环素每天2g,分4次口服,加链霉素每天1g(老年人750mg),分2次肌注。为减少复发,疗程常需较长。一般3周为1疗程。也有人主张多疗程治疗,即连用2~3个疗程,每疗程之间间隔5~7天。亦可用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TMP-SMZ),成人每天2~3次口服,每次2片,加链霉素每天1g,分2次肌注,或加利福平,成人每天15mg/kg。晨间顿服,疗程共6周。1986年,WHO推荐选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加利福平治疗布氏菌病,疗程为6周。其他抗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索、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亦有相当疗效。慢性期,抗菌药物仍有效,但四环素疗程应延长至6周以上,链霉素以4周为宜,在较长期用药中应密切注意药物的毒副反应,尤其是氯霉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Ariza等采用氧氟沙星400mg加利福平600mg,口服,每天1次,持续用药6周,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达97%~100%,1年复发率仅3.2%,除胃部不适占6.5%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且对患脊椎炎病人也获成功。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在胞内浓度较高,对胞内寄生的布氏菌属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故目前认为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布氏菌病很有前途的药物之一,应列为首选,并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2.菌苗治疗

    一般用于慢性期。菌苗疗法的应用方法很多,静脉、肌内、皮下、皮内法均可采用。其中以静脉法疗效最好。菌苗疗法近期疗效较好,一般可达72%~75%,但远期疗效较差,一般仅20%~30%。为了减轻菌苗疗法的反应,有人倡用水解素或溶菌素疗法。此乃弱毒菌经水解或溶解制成。一般反应较轻,但可能引起肝损害,个别病人可出现神经性耳聋。

      并发症的治疗:布氏菌性脑膜炎及心内膜炎在治疗上有其特殊之处,值得注意。

      (1)布氏菌性脑膜炎:

    治疗时应考虑药物是否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到目前为止,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中,以磺胺、氯霉素及甲氧苄啶(TMP)透过最好。从临床治疗效果看,亦似以氯霉素合用链霉素效果较好。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TMP-SMZ)也值得试用,但用量似宜偏大,疗程亦应较长。

      (2)布氏菌性心内膜炎:

    病死率很高,许多药物的联合应用均告失败。包括氯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四环素。仅Spink报告1例羊种患者应用链霉素、四环素及利福平,合用主动脉瓣置换人工瓣膜而治愈。本病应用抗生素的时间必须很长,除临床症状消失,栓塞现象消失,血培养多次阴性之外,IgG抗体效价的明显下降,常揭示病原菌的彻底清除。

      3.其他治疗

    包括:①为减轻中毒症状,改善全身状况,加速渗出吸收,故对严重毒血症,胸膜炎,心、脑等重要器官有并发症的患者,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给泼尼松(强的松),每天30~40mg,分3~4次口服,连用3~5天。②左旋咪唑或特异性转移因子,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预后:诊断明确后给予药物敏感试验进行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布氏菌肺炎辨证论治

      二、布氏菌肺炎中药治疗

    本病急性期多属湿热,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可采用解毒活血汤加减慢性期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和气虚阴虚,治宜活血化瘀和扶正固本,如表现一般性关节痛者,则可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中药与菌苗合用可使菌苗反应明显减轻。

  •   布氏菌肺炎预防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包括:①采取“屠宰病畜”“病健畜分群放牧”等方法,外地输入的牲畜须经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查证实无病方可合群放牧。②流产胎羔和犊牛应加生石灰后深埋。③患者应住院隔离直至症状消失,血培养阴性为止。病人的尿液应予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

    包括:①加强粪水管理,防止病畜或病人的排泄物污染水源②加强畜产品的卫生监督③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3.保护易感人、畜

    对健康牲畜的预防接种应有连续性(连续性免疫3~5年)和连片性。疫区经常接触牲畜或有关职业的人群,用冻干减毒活菌苗104-M作皮上划痕接种,接种后10~20天血中开始出现凝集素,3个月时达高峰,6个月后开始下降,有效期为1年每年须加强接种1次。近年来多不主张广泛使用而只限于本病活动性疫区皮内变态反应阴性的受威胁的人群。

  • 布氏菌肺炎一般护理

    布氏菌肺炎护理

     1.传染源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国内以病羊为主,其次为牛,猪仅在个别地区存在,人与人传染的可能性极少。其他动物如鹿、马、骆驼、狗、猫等也可得本病但除在特定条件下,一般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较小。除家畜外,许多野生动物也可感染本病,如野牛、野兔、野鹿、小家鼠以及黑线姬鼠等啮齿类动物。羊、牛、猪得病后常为慢性长期疾患,早期往往引起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有传染性。病畜乳汁带菌率较高,病羊的乳汁排菌长达7~8个月,病牛的乳汁排菌可达7年之久。

      2.传播途径

    人类与病畜带菌动物接触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牧民、兽医、屠夫、肉类加工厂的工人、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感染率较高。病原菌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而发生感染在不存在接羔挤奶等职业的非牧区,经呼吸道传播可能是最主要的途径。Ruben报道1例人-人之间通过性接触传播其配偶而患病。

      3.易感性

    人类对布氏菌属普遍易感。感染率一般与年龄工龄成正比。国内报道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70岁。患病后可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稳固,偶可发生再感染

      4.流行特征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中国主要有内蒙古、西北、东北等牧区发病较多,以羊型为主大城市散见牛型感染。青壮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发病季节以春末夏初为多,此与羊产羔季节有关。

  • 布氏菌肺炎饮食原则

    布氏菌肺炎饮食

      1.患者适宜吃什么?

      饮食宜清淡而易于消化的流汁或半流汁,以补充人体消耗的水分,如汤汁,饮料,稀粥之类;

      宜吃具有清热,生津,养阴作用的食品;

      宜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蔬菜瓜果;

      宜吃以下食物:梨子,橘子,李子,柑,香蕉,椰子浆,甘蔗,西瓜,番茄,黄瓜,萝卜,冬瓜,金银花等等。

      2.患者不适宜吃什么?

      忌吃黏糯滋腻,难以消化的食品;

      忌吃高脂肪及油煎熏烤炒炸的食物。

      忌吃以下食物:糯米,牛肉,狗肉,羊肉,羊髓,鸡肉,鸡蛋,鲫鱼,鳗鱼,杨梅,胡椒,肉桂,炒米,薄荷等等。

      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内不要饮用果汁,因为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富含的果酸会加速抗生素溶解,降低药效。消。

      喝豆浆或是酸奶与服用抗生素的间隔时间最好在1个小时以上。

      肺炎属急性热病,消耗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易于导致消化功能降低,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吃大鱼、大肉、过于油腻之品,以免中焦受遏,运化不利,营养反而不足。油腻之品大多性属温热,可以生内热,湿滞为痰,不利于肺气的早日康复。

      辛辣食品性质温热,易化热伤津,而肺炎又属热病,两热相加,犹如负薪救火,使病情加重。所以,肺炎患者在膳食中不应加入辣椒、胡椒、芥末、川椒等调味品。

      酒也属辛热之品,可刺激咽喉及气管,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肺炎患者应禁用。

      水果要适量也要选择品种:肺炎患者适量的多饮水和进食水果对疾病的康复是有利的。多数水果对本病有益,但不宜吃甘温的水果,如桃、杏、李子、橘子等,以免助热生痰。即使是一些寒性水果,也非多多益善。如果过量的吃一些寒凉性质的水果,可损伤到脾胃的阳气,有碍运化功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布鲁氏杆菌肺炎,布鲁氏菌肺炎,布氏杆菌肺炎
布氏菌肺炎(pneumonia due to brucella species)是由布氏菌属(Brucella)细菌所引起的肺部急性或慢性感染,属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畜牧地区都有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