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梅毒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梅毒是由一种纤细的、螺旋状的、能活动的微生物即苍白密螺旋体感染造成。密螺旋体常在感染人体的3~18个月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若在感染2年后脑脊液检查完全阴性,则患中枢梅毒的机会为1/20;若在感染5年后脑脊液检查完全阴性,则机会降低为1/100。
二、发病机制
梅毒的中枢感染均开始于梅毒性脑膜炎(约占总的梅毒感染的1/4),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无症状的脑膜炎,仅可通过腰穿发现,很少一部分表现为脑神经麻痹、癫痫、颅内压升高等为主的较为严重的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可经过数年的无症状期而最终进入脑或脊髓实质受累期,其中包括脑膜血管性梅毒、麻痹性痴呆、脊髓痨、梅毒性脊膜脊髓炎等。
1.脊髓痨 脊髓后根尤其是腰骶段后根明显变薄和变灰,由于脊髓后柱变性,脊髓本身亦变细,仅见少量背根神经节中的神经元,周围神经基本正常。
2.梅毒脊膜脊髓炎 硬脊膜炎症性增厚,并与蛛网膜、软脊膜粘连,继而引起脊髓供应血管和神经根损害而致脊髓变性,出现脊髓长束受害体征。
3.脊髓膜血管性梅毒 呈亚急性或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显微镜下可见到血管内膜炎、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渗出和脊膜浸润,脊髓内髓鞘和轴突均有变性。
脊髓梅毒一般治疗
脊髓梅毒西医治疗
一 、治疗
我们知道梅毒的中枢感染均开始于梅毒性脑膜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无症状的脑膜炎,如果通过腰穿发现这种早期的无症状梅毒感染,并予以适当的治疗,则各种中枢梅毒将得以防治。相反,若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当,则无症状的梅毒脑膜炎将发展为脑膜血管性梅毒、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
青霉素是各种中枢梅毒(包括症状性和无症状性)的首选治疗药。用量为每天青霉素600万~1000万U,分次肌内注射,20天为一疗程。对青霉素过敏的可选用红霉素500mg,4次/d,共30天。用青霉素治疗可能会出现首剂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表现为轻度的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增多,一般无碍。神经梅毒的某些症状可能对青霉素治疗无反应,特别是脊髓痨,因而需加用其他药物。对闪电样疼痛可用苯妥英(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镇痛药亦可选用,但必须避免使用阿片类药。阿托品和酚噻嗪的衍生物对内脏危象有效。
一般每隔3个月复诊1次,每隔6个月复查脑脊液,治疗需至脑脊液细胞数、蛋白质含量、VDRL等恢复正常。
二、预后
脊髓梅毒的预后尚不肯定,但大部分患者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或至少静止下来,小部分在治疗开始后仍有轻度进展。
脊髓梅毒预防
我国自解放以后,由于政府严禁嫖娼卖淫,并在某些地区实行普查及防治,至20世纪50年代末本病已基本杜绝,在欧美一些国家,也因早期诊治及青霉素等药物的应用,使神经梅毒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尤其是主质型梅毒明显减少,但近10余年来我国新的梅毒患者,特别是脑膜及血管梅毒患者有所增加,有的还伴随艾滋病出现,这必须通过大力宣传医学卫生知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使人们认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性,甚至从某些制度上加以控制,才能对本病的发生从源头上加以防治。
脊髓梅毒一般护理
脊髓梅毒护理
1、脊髓梅毒的保健方面应大力宣传医学卫生知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使人们认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性,甚至从某些制度上加以控制,才能对本病的发生从源头上加以防治。
2、饮食方面没有太多禁忌,正常饮食就可以,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可以对症应用些中药改善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脊髓梅毒饮食原则
脊髓梅毒饮食保健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