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十二指肠先天性缺如、闭锁和狭窄

    十二指肠部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形成十二指肠部的闭锁或狭窄,发生率约为出生婴儿的1/7,000~10,000,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闭锁与狭窄的比例约为3∶2。在全部小肠闭锁中占37~49%。合并畸形的发生率较高。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胃肠外科,外科,普外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小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 愈 率:75%
    治疗周期:10-3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疾病症状:消瘦,肠狭窄,肠闭锁
    相关检查:十二指肠钡餐造影,腹部平片
    并发症:脱水
    治疗药品:西咪替丁片,胃乐新胶囊
  •   一、病因

      在胚胎第5周起,原肠管腔内上皮细胞过度增殖而将肠腔闭塞,出现暂时性的充实期,至第9~11周,上皮细胞发生空化过程形成许多空泡,以后空泡相互融合即为腔化期,使肠腔再度贯通,至第12周时形成正常的肠管。如空泡形成受阻,保留在充实期,或空泡未完全融合,肠管重新腔化发生障碍,即可形成肠闭锁或狭窄。此为十二指肠闭锁的主要病因(Tandler学 说),常伴发其他畸形,如先天愚型(30%)、肠旋转不良(20%)、环状胰腺、食管闭锁以及肛门直肠、心血管和泌尿系畸形等。多系统的畸形同时存在,提示与胚胎初期的全身发育缺陷有关,而非单纯的十二指肠局部发育不良所致。有人认为胚胎期肠管血液供应障碍,有缺血、坏死、吸收、修复异常,亦可形成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

      病变多在十二指肠第二段,梗阻多数发生于壶腹部远端,少数在近端。常见的类型有:

      1、隔膜型 肠管外形保持连续性,肠腔内有未穿破的隔膜,常为单一,亦可多处同时存在;或隔膜为一膜状的蹼,向梗阻部位的远端脱垂形成风袋状;或于隔膜中央有针尖样小孔,食物通过困难。壶腹部常位于隔膜的后内侧或近、远侧。

      2、盲段型 肠管的连续中断,两盲端完全分离,或仅有纤维索带连接,肠系膜亦有楔形缺损。临床上此型少见。

      3、十二指肠狭窄 肠腔粘膜有一环状增生,该处肠管无扩张的功能;也有表现为在壶腹部附近有一缩窄段。

      梗阻近端的十二指肠和胃明显扩张,肌层肥厚,肠室间神经丛变性,蠕动功能差。肠闭锁时远端肠管萎瘪细小,肠壁菲薄,肠腔内无气体。肠狭窄时远端肠腔内有空气存在。

  • 十二指肠先天性缺如、闭锁和狭窄一般治疗

      一、治疗

      术前放置鼻胃管减压,纠正脱水与电解质失衡,适量补充血容量,保暖,给予维生素K和抗生素。

      术时必须仔细探查有无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肠旋转不良和环状胰腺,闭锁远端需注入生理盐水使之扩张,顺序检查全部小肠,有无多发性闭锁与狭窄。根据畸形情况选择术式,隔膜型闭锁应用隔膜切除术,作切除时须慎防损伤胆总管入口处。十二指肠近远两端相当接近,或同时有环状胰腺者,可作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吻合术。十二指肠远端闭锁与狭窄可选择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但术后可产生盲端综合征。亦可用十二指肠裁剪法,将扩张段肠管用裁剪法整形吻合,可以早期恢复十二指肠的有效蠕动,提早进食日期,减少并发症。

      有人主张胃造瘘可保证胃排空,防止误吸,并可将胃管通过吻合口进入空肠,早日喂养。亦可在空肠放置导管。

  •   一、预防

      本病无特别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 十二指肠先天性缺如、闭锁和狭窄一般护理

      一、护理

    十二指肠闭锁的处理相当困难,疗效至今尚不满意,死亡率在50%左右,预后与确诊时间、畸形程度、多发性闭锁、严重合并畸形、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等因素有关。

  • 十二指肠先天性缺如、闭锁和狭窄饮食原则

       术后立即灌输营养液,促使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