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Lambert-Eaton syndrome)也称肌无力样综合征,是特殊类型肌无力和累及胆碱能突触的自身免疫病。由Lambert、Eaton和Rooke(1956)首先描述,该病特征是肢体近端肌群无力和易疲劳,患肌短暂用力收缩后肌力反而增强,持续收缩后呈病态疲劳。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性疾病,是由抗P/Q型电压门控制性钙离子通道(P/Q-type VGCC)抗体使突触前膜钙离子通道丧失,使乙酰胆碱在突触前膜释放最小释放单位的数量减少而致肌无力。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疾病别称:肌无力样综合征,兰伯特-伊顿综合症,朗-伊二氏综合征,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颅脑,免疫系统,肌肉
    多发人群:多于50~70 岁,男性较多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支持疗法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20000元)
    疾病症状:疲劳,肌性肌无力,构音障碍
    相关检查:新斯的明试验,肌电图,血清免疫球蛋白G
    并发症:
    治疗药品: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沙鼠肾细胞),安神补脑液
  •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是特殊类型肌无力和累及胆碱能突触的自身免疫病。病人有NMJ突触前膜与Ach释放有关的抗原决定簇IgG自身抗体,该抗体直接作用于周围神经末梢突触前膜Ach释放部位,以及电压门控性钙通道,阻滞钙离子传递,产生NMJ传递障碍,推测自身抗原可能为电压门控性Ca2 通道复合物(voltage-gated Ca2 channel complex)组成部分。

      (二)发病机制

      癌性兰伯特-伊顿综合征病人自身免疫应答主要针对肿瘤细胞抗原决定簇,后者与突触前膜某些抗原决定簇有交叉免疫性,当免疫活性细胞遇到具有特殊HLA抗原癌细胞相关抗原决定簇时,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启动免疫应答。从肺癌中获得的细胞株显示钙通道蛋白有活化抗原,推测肿瘤细胞存在相应抗体,将患者IgG注入小鼠体内,Ach释放减少,超微结构观察发现Ach释放区域功能紊乱。

      非癌性Lambert-Eaton综合征自身免疫机制不清,该综合征病人HLA-B8出现率(62%)明显高于对照组(19%),非癌性肌无力样综合征组(73%)高于癌性肌无力样综合征组(50%)。Lennon等对64例非癌性肌无力样综合征患者调查发现,45%的患者有一种或多种器官(如甲状腺、胃或骨骼肌)特异性自身抗体。

      病理改变:病人肌活检显示靶纤维轻度增加,非特异性Ⅱ型肌纤维萎缩,萎缩肌纤维未见群组化现象。电镜显示突触后膜皱褶和二级突触间隙面积增加,Ach囊泡及受体数目正常,神经末梢无变性。定量冷冻刻蚀电镜研究发现,病人Ach释放部位面积缩小,突触前膜单位面积和Ach释放部位单位面积膜内大颗粒数减少,排列不正常的膜内大颗粒丛集数增加,为本综合征最小Ach释放单位释放量减少提供形态学依据。

肌无力样综合征,兰伯特-伊顿综合症,朗-伊二氏综合征,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Lambert-Eaton syndrome)也称肌无力样综合征,是特殊类型肌无力和累及胆碱能突触的自身免疫病。由Lambert、Eaton和Rooke(1956)首先描述,该病特征是肢体近端肌群无力和易疲劳,患肌短暂用力收缩后肌力反而增强,持续收缩后呈病态疲劳。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性疾病,是由抗P/Q型电压门控制性钙离子通道(P/Q-type VGCC)抗体使突触前膜钙离子通道丧失,使乙酰胆碱在突触前膜释放最小释放单位的数量减少而致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