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性肌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患者多有长期大量饮酒史,酒中毒性肌病与酒精毒性作用密切相关,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
二、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不清,推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酒精和乙醛降低糖酵解酶活性,抑制糖类的代谢。
2.酒精及代谢产物乙醛对肌细胞有毒性作用,使肌鞘膜和线粒体受到毒性损害,线粒体功能紊乱;或阻止肌动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激酶,阻止肌钙蛋白的结合;从而破坏细胞结构,影响细胞运输,导致肌细胞损伤。
3.使骨骼肌的主要氧化基质的游离脂肪酸减少。
4.出现低血钾、低血钠、低血磷、低血钙和低血镁等代谢异常,以及维生素B族缺乏,使肌肉产生继发性损害。
5.酒中毒病人如有癫痫发作、震颤、谵妄和高热等,均可增加躯体活动和肌细胞代谢,导致肌细胞损伤;癫痫发作和肢体受压则可诱发横纹肌溶解。
慢性肌病的病理表现为Ⅱ型纤维萎缩、肌纤维大小不一;急性肌病则为肌肉坏死,有或无炎症反应,肌纤维再生,Ⅰ型纤维萎缩。
酒精中毒性肌病一般治疗
酒精中毒性肌病西医治疗
一、治疗
在戒酒后数天至数周即可恢复。注意预防和治疗肾功衰竭。可给予各种维生素,增加营养和微量元素。恢复后可遗留近端肌无力。
慢性肌病在戒酒后2~3个月内常有改善。因与周围神经病同时存在,故可能与维生素B1和其他维生素缺乏有关。治疗应给予足量B族维生素和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二、预后
急性肌病一般在戒酒后数天至数周即可恢复;慢性肌病常与周围神经病同时存在,预后与慢性酒精中毒程度相关。可能出现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最终酒精将损害判断和认知能力,直至丧失所有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酒精中毒性肌病预防
宣传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严格执行未成年人法,严禁未成年人饮酒,加强法律监督。重视和加强酒的精神卫生宣传,宣传文明饮酒,不劝酒、不酗酒、不空腹饮酒,治疗躯体或精神疾病,避免以酒代药。提倡用饮料代酒,减少职业原因导致的酒依赖。提倡生产低度酒,控制和禁止生产烈性酒,严厉打击非法造假酒的不法行为。
酒精中毒性肌病一般护理
酒精中毒性肌病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3.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4.适当的营养供给,不宜过多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严禁烟酒。
酒精中毒性肌病饮食原则
酒精中毒性肌病饮食保健
酒精中毒性肌病的食疗方:应立即戒酒,加强营养,给以高蛋白、高热量、含多种维生素的饮食。药物可给大剂量维生素B1 和其他B 族维生素等。可先给50~100mg,肌内注射,1次/d,然后改为口服,同时可给予某些微量元素。早期治疗预后尚好。但多数患者恢复较缓慢。有一部分人因继续饮酒而出现更加严重的酒精中毒的表现。有许多疾病可能由酒精的毒性作用引起,但与营养代谢或某些其他因素的因果关系难以肯定。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