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ia syndrome)又称Beck综合征、Davison综合征、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等。本病征临床特点为脊髓前动脉分布区域受累,引起肢体瘫痪、痛觉、温觉障碍、直肠膀胱括约肌障碍。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疾病别称: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脊髓前动脉综合症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脊髓,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治 愈 率: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65%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四肢瘫痪,截瘫,感觉障碍
    相关检查:MRI,尿素氮,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
    并发症:尿路感染,褥疮,肺炎
    治疗药品:地塞米松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香芍颗粒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在年轻患者多与感染有关,病毒和细菌毒素引起管壁损害,进一步引起血栓。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结节性动脉周围炎,以及梅毒感染皆可并发本病。老年患者多因脊髓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由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性血管炎或胆固醇栓子所引起的脊髓前动脉闭塞较少见。颈椎间盘脱出症和颈椎过伸也可并发本病。

      二、发病机制

      1、脊髓前动脉供给脊髓腹侧2/3区域的血运,当血管闭塞后,引起脊髓腹侧和外侧索的损害。

      2、病理改变:肉眼可见脊髓腹侧及侧面软化皱缩及色泽变淡。脊髓部分区域早期充血水肿,可累及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同一患者,每节段损害的软化区域大小并不一致,这是由于每个节段的侧支循环不同以及局部血管解剖的不同所致。软化区域呈典型的梗死性改变。

      镜下可见脊髓软化灶中心部坏死,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变性,髓鞘脱失,格子细胞形成。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一般治疗

     1.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西医治疗

      一、治疗

      治疗上根据病因不同,措施可不全相同。

      若与炎症有关可采用抗生素或抗病毒制剂。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氢化考地松)有改善炎症,减少水肿及保护神经细胞组织的作用。

      改善循环的药物及促神经代谢药物等皆可应用。

      另外应注意对褥疮、坠积性肺炎及膀胱炎等并发症的早期预防与治疗。

      二、预后

      一般情况下,年轻的患者、“脊髓休克”症状不严重者,预后较好,如在及时和积极治疗下,可历时数周至数月逐渐恢复。如果脊髓侧支循环吻合不良,脊髓梗死严重者则易致残。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辨证论治

      2.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中医治疗

    中药一般按痿症治疗。初期采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法。慢性期患者一般以补肝肾为主。针刺和穴位封闭,按摩,适当运动都有助于病情恢复。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预防

    主要是预防感染及动脉硬化等原发病。初期尤应注意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及膀胱炎等并发症。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一般护理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饮食原则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饮食保健

    患者饮食要注意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可以适当吃些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干果、豆制品、瘦肉、鱼等。

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脊髓前动脉综合症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ia syndrome)又称Beck综合征、Davison综合征、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等。本病征临床特点为脊髓前动脉分布区域受累,引起肢体瘫痪、痛觉、温觉障碍、直肠膀胱括约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