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on-bacterial thrombotic endocarditis,NBTE)曾被称为“恶病质性心内膜炎”或“消耗性心内膜炎”,因为本病常与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种疾病有关。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心胸外科
    疾病别称:恶病质性心内膜炎,非细菌性栓塞性心内膜炎,无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消耗性心内膜炎,血栓性心肌内膜炎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脏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原发病治疗
    治 愈 率:95%
    治疗周期:2-4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8000元
    疾病症状:老年人高粘血症,心脏杂音,心脏杂音
    相关检查: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并发症:心肌梗塞
    治疗药品:双嘧达莫片,双嘧达莫注射液,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
  •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阐明。Gross等认为风湿性瓣膜病是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病因。Allen和Sirota则认为变态反应和维生素C缺乏是本病的易发因素。Williams认为变态反应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是瓣膜损害的免疫学基础。

      二、发病机制

      1.发生机制 Williams认为变态反应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是瓣膜损害的免疫学基础。最近,Mcray和Warlor认为恶性肿瘤(尤其是胃癌、胰腺癌和肺癌)以及DIC高凝状态时,高凝血液在瓣膜关闭线形成的淌流,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肿瘤黏蛋白和血小板增多症,纤维蛋白原或凝血因子Ⅴ、Ⅶ、Ⅺ和Ⅸ水平增高,纤维蛋白溶解产物增多,纤维蛋白分解加速以及肿瘤细胞产生的前凝物质,均是导致瓣膜形成血栓的重要原因。因此,凡是能产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高凝状态的疾病,均是产生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和病理基础。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可累及任何心瓣膜,主要影响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二、三尖瓣的赘生物多位于心房面,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的赘生物多位于心室面。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瓣膜上无菌性赘生物形成,早期改变为瓣膜胶原在变态反应、维生素缺乏、血流动力学损害以及衰老等因素作用下,发生退行性变和基质水肿,继之瓣膜的内膜局部剥脱,使胶原和基质暴露于血流中,当抗体处于高凝状态时,血小板等易附着于其表面,形成非细菌性血栓性赘生物。病变多较表浅,局部常无炎症反应,赘生物一旦脱落可产生动脉栓塞征象。

      2.病理改变 Allen和Sirota将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病理表现分为5型:

      Ⅰ型:单个小疣状病变,直径<3mm,淡棕色至黑褐色,多黏附在瓣膜上。

      Ⅱ型:单个大疣状物,直径>3mm,黄褐色,颗粒状,黏附在瓣膜上。

      Ⅲ型:多个小疣状病变,直径1~3mm,易碎,常沿着瓣膜关闭线呈串珠状排列。

      Ⅵ型:多个大疣状物病变,均>3mm,软而脆,大小、密度、颜色相同。

      Ⅴ型:陈旧型(愈合型),表面有上皮细胞覆盖,颜色、密度类似附着的瓣膜组织。本病早期病理改变为瓣膜胶原因变态反应、维生素C缺乏、血流动力学损害以及衰老等因素影响下,发生退行性变和基质水肿,继之瓣膜的内膜有局部剥脱,将胶原和基质暴露于血流中,尤其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时,易使血小板等附着于胶原组织,产生非细菌性血栓性赘生物,局部常无炎性反应,病变多较表浅。赘生物一旦脱落可产生动脉栓塞征象。

  •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治疗原发病 本病的发生与肿瘤、DIC有关,因此关键治疗原发病。

      2.抗凝治疗 静脉注射肝素,阻止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瓣膜上沉积和聚集,对防止血栓发生有一定疗效。华法林(warfarin)无效。至于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和磺吡酮(苯磺唑酮)等的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二、预后

      因其原发疾病较严重,本病预后较差。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辨证论治

      偏方:

      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15克,玄参15克,天冬15克,当归g克,五昧子6克,远志6克,丹参10克,茯苓1 5克,柏子仁]2克,酸枣仁15克。心神恍惚、自汗盗汗者加龙骨80克,浮小麦15克,安神敛汗;心气不足加党参15克,北芪15克,龙眼肉10克,以益气养心。

  •   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疾病。对年老体弱、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病的患者要仔细临床观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一般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饮食原则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炖黑木耳猪腿肉:黑木耳15克,猪腿肉50克,豆腐2块,植物油、细盐、黄酒、酱油、米醋、蒜泥、豆瓣辣酱、花椒、辣油、味精各适量。先将黑木耳用温水浸泡1小时;发胀后,除去杂质,洗净,再放入冷水中浸泡,备用;猪肉洗净,切成肉碎,加细盐,黄酒,酱油拌匀,备用;豆腐切成小方丁块;起油锅,放植物油2匙,中火烧热油后,倒入肉碎、蒜泥,炒香,再下木耳,豆瓣辣酱,翻炒3分钟后,加淡肉汤或清汤1碗,倒入豆腐,然后加细盐少许;再焖烧10分钟,加淀粉糊、米醋、花椒粉、辣油、味精,拌和成羹;小沸后装碗,佐膳食。

      2.(原料):黑木耳60克,桃仁60克,蜂蜜60克。

      (做法):把黑木耳用温水泡过,与桃仁共捣成泥,加入蜂蜜,蒸熟。

      (食用方法):分4天吃完,无特别限制。

      3.(原料):五台蘑菇280克,花椒0.3克,白酒、黄酒30克。

      (做法):将五台蘑菇洗净。花椒熬水加入白酒、黄酒,混匀。将蘑菇倒进酒汤中,上笼蒸,烘干研末。

      (食用方法):每天早晚空腹服9克。

      4.(原料):白萝卜500克。

      (做法):将白萝卜捣烂,绞汁。

      (食用方法):每天2次。

      5.(原料):公鸡腿1对,黑木耳30克,黄酒适量。

      (做法):把公鸡腿烧成灰,木耳熬汤。

      (食用方法):用黄酒送服,几次可愈。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吃什么对身体好?

      1、 饮食宜清淡,营养为主;

      2、 可多吃卷心菜、芹菜、芥菜、大白菜、大蒜等食物;

      3、 适量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

      4、 可多吃用鱼类,特别是海鱼;

      5、 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

      6、 应多吃粗粮、坚果、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

      7、 多吃蔬菜、香蕉、薯类和纤维素多的食物;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不宜采用油炸、煎炒、烧烤烹调;

      2.忌肥甘甜腻、辛辣、过咸刺激助火生痰之品;

      3.戒烟酒。

      4. 忌生、冷食物;

      5. 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恶病质性心内膜炎,非细菌性栓塞性心内膜炎,无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消耗性心内膜炎,血栓性心肌内膜炎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on-bacterial thrombotic endocarditis,NBTE)曾被称为“恶病质性心内膜炎”或“消耗性心内膜炎”,因为本病常与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种疾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