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

    1980年Winklemann等首先提出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histiocytic phagocytic panniculitis)的病名,并报道5例。是一良性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全身触痛性多发性皮下结节、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血凝异常,组织病理主要特征是组织细胞吞噬血液成分形成“豆袋”细胞。本病是由具有吞噬活性的组织细胞浸润皮下脂肪组织引起的脂膜炎,常有多器官受累,出现皮下结节、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风湿科,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以对症治疗为主,完全治愈率约为20%
    治疗周期:1-3年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皮下结节,淋巴结肿大,肝肿大
    相关检查:WBC,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
    并发症:
    治疗药品:重感灵片,清火栀麦胶囊,复方金刚烷胺氨基比林片
  •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仍未确定,一般认为可能与造血系统疾病或感染有关。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微生物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有关,曾有合并急性EB病毒感染的报道,亦有人认为本病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有许多相似之处,认为可能是一个变异型,即病变范围主要表现在皮肤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明确。

      1.有人运用T淋巴细胞重组技术观察到患者皮下损害中出现大量良性T淋巴细胞,认为本病可能是以T淋巴细胞增生为基础的反应性疾病,或者本身就是T淋巴细胞疾病。结节性脂膜炎、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三者有着较为相似的临床症状,,病理均表现为组织细胞增殖、侵袭和吞噬,仅程度不同而已,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可以将其视为谱状分布的一组疾病,尚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2.为小叶性脂膜伴有灶性脂肪坏死,浸润的细胞除淋巴细胞外,可见形态上分化良好的组织细胞,但具有明显的吞噬活力,其胞质内可见被吞噬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碎片,形成所谓的“豆袋状”细胞,具有特征性。此种吞噬细胞还可见于淋巴结、肝、脾、骨髓等内脏组织中。

  •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一般治疗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尚无良好治疗办法,总的疗效不满意。皮质激素疗效不显著,早期可控制症状,但易复发。环孢素A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可单独使用,亦可联合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或CHOP化疗方案,可使病情得到一定改善。有报道脾切除可达到短期改善的目的。

      (二)预后

      病程可持续6个月~10年,预后不良。

  •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预防

      1.去除感染病灶,注意卫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心情舒畅,避免强烈精神刺激。

      3.加强营养,禁食生冷。

      4.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饮食原则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饮食

      1、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加强营养,注意温补

      2、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禁食生冷。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1980年Winklemann等首先提出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histiocytic phagocytic panniculitis)的病名,并报道5例。是一良性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全身触痛性多发性皮下结节、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血凝异常,组织病理主要特征是组织细胞吞噬血液成分形成“豆袋”细胞。本病是由具有吞噬活性的组织细胞浸润皮下脂肪组织引起的脂膜炎,常有多器官受累,出现皮下结节、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