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疳痢

    小儿疳痢,经外穴别名。见《腧穴学概论》。即小儿疳瘦。。《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经外穴,名小儿疳瘦;《腧穴学概要》称小儿疳痢。在尾骨尖端直上3寸处。主治小儿疳积羸瘦,消化不良,腹痛下痢,脱肛等。沿皮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儿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腹部
    多发人群:婴幼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100%
    治疗周期:2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 —— 1000元)
    疾病症状:盗汗,异嗜酸癖,小儿发热
    相关检查:
    并发症:脑囊虫病,垂体性侏儒症,小儿腹胀
    治疗药品:王氏保赤丸,儿滞灵冲剂,叶下珠片
  • 小儿疳痢疾病病因

      由乳哺不节,生冷过度,伤于脾胃,冷热相搏。致腑脏不调。久而不瘥,即变诸疳,大肠虚弱,水谷不化,下痢无度。

  • 小儿疳痢辨证论治

    小儿疳痢中医治疗

      治小儿一切疳痢:熊胆散方

      熊胆(研)、 雄黄(研)、 青黛(研) 、丹砂(研) 、黄矾(烧令汁枯) 、细辛(去苗叶) 、莨菪子(炒各半两) 、芦荟(研) 、龙胆、当归(切焙) 、白矾(烧令汁尽)、 蝉蜕(炒) 、虾蟆(炙焦各三分) 、麝香(研)、黄连(去须) 、黄柏(去粗皮) 、甘草(炙各一两),上一十七味,捣研为散。六十日至百日孩子,每服一字匕。一二岁半钱匕,三四岁一钱匕,并米饮调下,早晚食前服。

      治小儿疳痢赤白,及一切痢:桃皮散方

      桃白皮(炙半两)、 黄连(去须) 、胡粉(炒)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黄柏(去粗皮炙半两) 、丁香(七粒),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早晚食前服,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疳痢:定命丸方

      青黛(研三分)、 乌蛇(去皮骨酒浸炙一分) 、白附子(一枚) 、干蝎(炒七个) 、腻粉(研一分) 、独角仙(去足炙一枚)、 棘刚子(去壳七枚) 、麝香(研一分),上八味,各捣研为末,用猪胆汁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早晨晚后温水下。

      治小儿急疳痢不止,或脓或血,或青或黄,发结成穗,或发堕落,鼻干咬指,好吃土炭:金髓丸方

      金牙(一分)、 乌头(生去皮脐半两) 、黄连(捣末用鸡子一枚取清和末作饼炙干一两)、肉豆蔻(去壳一枚) 、诃黎勒(煨去核用二枚)、 石中黄(如无禹余粮代) 、麝香(研) 、丹砂(研各一分),上八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空心米饮下,日晚再服,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三岁以上,疳痢口疮,身体脚手心热:龙骨汤方

      龙骨(一两) 、黄连(去须) 、黄柏(去粗皮炙) 、地榆(炙各三分)、 白头翁、干姜(炮) 、当归(切焙)、 酸石榴皮、 白术(各半两),上九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半钱匕,水半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早晚食前服,量儿大小加减,口疮取芦荟赤地利末敷之;下部生疮,取蚺蛇胆黄连麝香等分为末,涂敷之。

      治小儿疳痢呕逆:浓朴丸方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三分)、 龙骨(半两) 、白茯苓(去黑皮) 、人参(各三分) 、白石脂(半两) 、陈橘皮(去白切焙一分) 、当归(切焙三分)、 肉豆蔻(去壳一枚)、 乌梅肉(炒) 、干木瓜(各半两),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七丸,煎生姜枣汤下,食前服。

      治小儿一切疳痢:龙骨丸方

      白龙骨(一分)、 白石脂(一两半)、 鸡屎矾(烧灰) 、黄连(去须)、 胡粉(炒) 、赤茯苓(去黑皮) 、阿胶(炙燥各一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豆大,每服五丸七丸,空心食前米饮下,更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气疳,下痢腹胀:胡黄连丸方。

      胡黄连(半两)、 蛇蜕(炙一分)、 虾蟆(炙半两)、 青黛(研一分) 、蜗牛(炒半两)、木香(一分) 、诃黎勒皮(半两) 、麝香(一分),上八味,捣研为末,用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五丸,米饮下,虫出为度。

      治小儿无辜疳痢:无食子丸方

      无食子(煨) 、甘草(炙)、 龙骨、当归(切焙) 、黄连(去须) 、人参(各一两),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五丸,米饮下早晨日午服,以瘥为度。

      治小儿五疳下痢:砒霜丸方

      砒霜(研一钱) 、凝水石(烧)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分) 、定粉(炒半两)上四味,捣研为末,用粟米饮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五丸,米饮下,更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疳痢:铅丹散方。

      铅丹(炒研)、 淀粉(炒研各一两) 、蛇蜕(炙焦二条) 、夜明砂(炒) 、芦荟(研临时入各一分),上五味,以前四味捣研为散,用醋拌和为饼,就热铫上爆熟,细研为散,后入芦荟和匀,每服一字匕,以米饮调服,早晨日午服,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一切疳痢:青金散方

      铅丹、莨菪子、胡粉(各半两) 、大枣(二十枚),上四味,一处杵作团,烧令通赤,取出候冷研细,每服半钱匕,空腹米饮调下,晚后再服。

      治小儿疳痢:百中汤方

      樗皮(炙)、 黄连(去须) 、枳壳(去瓤麸炒)、 芜荑(各半两) 、生姜(一分) 、豉(半两) 、葱白(三茎),上七味,各细锉,以水五合,浸经宿,平旦煎取三合,量儿大小,空腹服之,初服经日昏沉,后渐渐苏,未全效,更作一剂,热渴与竹沥饮之。

      治小儿疳痢,久服药不瘥: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炮去核)、 龙骨、赤石脂、密陀僧 、酸石榴皮(焙)、 麝香(研各一分),上六味,捣研为散,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空心食前服,若是脓血痢,黄连汤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疳痢,兼渴不止:定粉散方

      定粉(炒研半两) 、鸡子(一枚取白),上二味,将定粉与鸡子白相和,更研如膏,一二岁每服半钱匕,水七分,煎至三分,放温服之,更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疳痢,日夕不止,手足逆冷,或下鲜血,虚渴不止:乌梅丸方

      乌梅肉(炒) 、龙胆、龙骨(各一两) 、黄连(去须一两半) 、地龙粪(炒一两一分),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一岁儿米饮下三丸,食前服,以瘥为度。

  • 小儿疳痢饮食原则

    小儿疳痢饮食保健

      1、小儿疳痢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小儿疳痢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小儿疳痢,经外穴别名。见《腧穴学概论》。即小儿疳瘦。。《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经外穴,名小儿疳瘦;《腧穴学概要》称小儿疳痢。在尾骨尖端直上3寸处。主治小儿疳积羸瘦,消化不良,腹痛下痢,脱肛等。沿皮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