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痉病

    痉病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证的一类病证。西医的各种脑炎、脑肿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惊厥抽搐等。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上肢,下肢
    多发人群:小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50%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 —— 5000元)
    疾病症状:腹肌肌肉抽搐,四肢抽搐,反复抽搐
    相关检查:
    并发症:发作性睡病,痉挛性斜颈,脑血管瘤
    治疗药品:吲哚美辛巴布膏,保妇康栓,通心络胶囊
  • 痉病疾病病因

       痉病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是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壅阻经络,气血不畅,或热盛动风,或热灼津液而致痉。内伤是阴虚血少,虚风内动,筋脉失养而致痉。外感和内伤在病因上虽不相同,但导致发痉的病机,都是阴阳失调,阳动阴不濡而筋脉失养所致。

  • 痉病辨证论治

    痉病中医治疗

     【证见】 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肢体酸痛。舌苔白腻,脉浮紧。

      【治法】 祛风散寒,和营燥湿。

      【方药】

      主方羌活胜湿汤(李果《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处方:羌活、独活各12克,川芎、蔓荆子、藁本、防风、苍术各10克,葛根20克。水煎服。

      若恶寒无汗、寒邪较重者,加麻黄9克。湿偏盛者,加藿香12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20克。

      热盛伤津型

      【证见】 发热胸闷,口噤齿介齿,项背强,甚至角弓反张,手足挛急,腹胀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泄热存阴,熄风止痉。

      【方药】

      1.主方增液承气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大黄15克,芒硝12克(熔化),玄参15克,生地黄18克,麦冬15克,石膏30克,知母、地龙各12克,钩藤20克。水煎服。

      2.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每次40毫升,加入于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3.单方验方清热镇痉散(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羚羊角30克,白僵蚕24克,蝎尾18克,蜈蚣12克,雄黄12克,琥珀12克,天竺黄12克,朱砂6克,牛黄6克,麝香2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

  • 痉病一般护理

    痉病护理

      发痉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神态、瞳孔、发热、二便、血压等变化,去除假牙,保护舌头,注意防止窒息、骨折等。

      因高热而痉者,应加强降温措施,如颈部头部冷敷,酒精擦浴等。

  • 痉病饮食原则

    痉病饮食保健

       饮食以流质,且清淡新鲜为宜

痉病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证的一类病证。西医的各种脑炎、脑肿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惊厥抽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