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肩袖间隙分裂

    喙突外侧、肩胛下肌和冈上肌之间的肌间隙称肩袖间隙(rotator interval)。Post曾于1978年对该解剖部位进行了描述。该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联结冈上肌和肩胛下肌,间隙前方有喙肱韧带使之得到加强。De Palma(1973)发现,正常人群中有9%肩袖间隙呈开口状。Rowe(1981)报道的37例复发性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20例肩袖间隙为开口状,认为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肩袖间隙分裂多见于青壮年,发病年龄在20~40岁较多。肩袖间隙分裂(tear of the rotator interval)是肩袖组织顺肌腱纤维方向的纵形撕裂,与一般的肩袖损伤相比,病因、病理及预后都有不同的特点。肩袖间隙是肩袖结构的薄弱部位,一旦发生分裂,冈上肌与肩胛下肌在上臂上举过程中的合力作用减弱,肱骨头在肩盂上的固定力量下降,易使盂肱关节发生松弛与滑脱。盂肱关节不稳定又可造成肩胛下滑囊的炎症和粘连,进一步可继发关节挛缩。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骨科,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肩部,关节
    多发人群:20~40岁青壮年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6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50000元)
    疾病症状:乏力,疲劳,压痛
    相关检查:关节镜
    并发症:弹响肩胛
    治疗药品: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田七镇痛膏
  •   一、发病原因

      常由劳动作业损伤、运动损伤或多次重复的累积性损伤引起。

      二、发病机制

      投掷运动引起肩袖间隙分裂的损伤机制是:由上臂的外旋、外展状态急速转变为内收、内旋状态,导致肌间隙疏松结缔组织破裂,冈上肌腱与肩胛下肌腱分裂。盂肱关节囊前壁可自该间隙疝出或同时发生撕裂。

  • 肩袖间隙分裂一般治疗

      一、治疗

      凡属新鲜损伤,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制动、口服消炎镇痛剂及行物理疗法。也可采取卧床休息臂零位牵引3周,或牵引1周后改用肩人字石膏或支具继续做零位固定。零位时,肩胛冈和肱骨处于同一轴线,并在同一平面上,达到解剖轴与生理轴的一致性,肩袖处于松弛的休息状态,肌电位最低。低应力状态有利于新鲜的裂隙重新愈合。固定期内可做物理治疗,去除固定后开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手术治疗的指征是:

      1.经2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

      2.盂肱关节明显不稳定或已有关节挛缩的陈旧性肩袖间隙分裂。

      3.并存在喙肩弓下撞击因素。

      手术采用经肩峰前方入路,分裂三角肌,切开肩蜂下滑囊,显露喙突及其外侧的冈上肌、肩胛下肌间隙,并在内旋位及外旋位分别向下牵引患臂。检查盂肱关节是否松动。观察肩袖间隙部位有无撕裂或出现指腹大小的凹陷。如关节囊前壁亦已破裂,则切断喙肱韧带,适当扩大裂口,探查关节腔,包括关节软骨、滑膜、盂唇等。如关节囊前壁尚完整,则以7号丝线行冈上肌腱肩胛下肌腱边对边的间断缝合3~4针。修补完毕,应在内旋位与外旋位重复向下牵引,若肩袖间隙的凹陷不复出现,则修补已告完成。喙肩韧带切除及肩峰下间隙粘连的松解,有利于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康复。术后一般均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二、预后

      术后疗效满意。

  •   一、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 肩袖间隙分裂一般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3.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4.适当的营养供给,不宜过多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严禁烟酒。

  • 肩袖间隙分裂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喙突外侧、肩胛下肌和冈上肌之间的肌间隙称肩袖间隙(rotator interval)。Post曾于1978年对该解剖部位进行了描述。该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联结冈上肌和肩胛下肌,间隙前方有喙肱韧带使之得到加强。De Palma(1973)发现,正常人群中有9%肩袖间隙呈开口状。Rowe(1981)报道的37例复发性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20例肩袖间隙为开口状,认为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肩袖间隙分裂多见于青壮年,发病年龄在20~40岁较多。肩袖间隙分裂(tear of the rotator interval)是肩袖组织顺肌腱纤维方向的纵形撕裂,与一般的肩袖损伤相比,病因、病理及预后都有不同的特点。肩袖间隙是肩袖结构的薄弱部位,一旦发生分裂,冈上肌与肩胛下肌在上臂上举过程中的合力作用减弱,肱骨头在肩盂上的固定力量下降,易使盂肱关节发生松弛与滑脱。盂肱关节不稳定又可造成肩胛下滑囊的炎症和粘连,进一步可继发关节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