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utomatic atrial tachycardia,AAT)是指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强度中度增高触发机制所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疾病别称:特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自律性增强性房性心动过速,自主性房性心动过速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脏
    多发人群:有心脏病的成年人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70-80%
    治疗周期:6-12周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疾病症状:温醒现象,心动过速,胸闷
    相关检查:动态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
    并发症:休克
    治疗药品:盐酸胺碘酮片,盐酸胺碘酮片,心肝宝胶囊
  •   一、发病原因

      急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多发生于成年人。常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发作,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尤其是伴急性感染时)、肺心病等。洋地黄过量、低钾血症常是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发作的重要原因。此外,心肌缺血、代谢紊乱、饮酒、缺氧等常为诱发因素。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常与洋地黄中毒有关。临床上,许多房室传导阻滞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都属于自律性增强所致(包括洋地黄中毒)。个别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

      二、发病机制

      AAT的发生机制是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其强度属于4级中度增高,发放激动的频率加快。可因心房肌细胞舒张期自动除极速度加快,或病变心房肌部分除极及(或)舒张震荡电位所致。心房内传导束动作电位4相自动除极上升速度增快,坡度变陡、或心房肌病变使快反应电位转变为慢反应电位而出现异常自律性,产生房性心动过速。现认为触发机制属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介于加速的房性逸搏心律与心房扑动之间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急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较为困难。迷走神经刺激不能终止发作。药物的疗效不明显。Ⅰ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效果不理想。

      2.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用维拉帕米或普萘洛尔(心得安)似有一定的疗效。

      3.如由洋地黄引起的AAT,则应停用洋地黄、补充钾盐和镁离子,应用苯妥英钠等。如果是非洋地黄引起的单源性AAT或伴有心力衰竭的AAT时,可选用洋地黄(毛花苷C)以减慢心房率和延长房室传导,以降低心室率。

      4.对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可行同步直流电复律及用升压药物。此外,应重点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

      近来有报告,采用ICD治疗对频繁发作者有明显效果。

      二、预后

      导管射频消融术能根治AAT,可结合心内膜起搏标测,成功率可达80%~95%,复发率约为10%。未见严重并发症报告。

  •   1.慢性治疗期间,药物治疗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折返环,或通过抑制触发因素,如自发性期前收缩而控制复发,药物慢性治疗的适应证包括发作频繁,影响正常生活或症状严重而又不愿或不能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对于偶发,发作短暂,或者症状轻的患者可不必用药治疗,或者在心动过速发作需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2.药物对折返的抑制作用,可因交感神经兴奋而被抵消,在体力活动,焦虑时,药物的作用几近消失,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做到生活规律,起居有常,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均可减少本病的复发。

  •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一般护理

      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咖啡;食宜清淡。

      2.在体力活动、焦虑时,药物的作用几近消失。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做到生活规律、起居有常、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均可减少本病的复发。不要吸烟及被动吸烟、不要喝酒也是很关键的。

  •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饮食原则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咖啡;食宜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