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牙痈

    牙痈是指发生于牙龈处的痈肿,以牙龈疼痛、肿胀、溢脓为特征。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根尖脓肿、牙周脓肿。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口腔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治 愈 率:92%
    治疗周期:15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疾病症状:牙龈痛,牙龈肿胀,牙龈溢脓
    相关检查:咬合关系检查
    并发症:颅咽管瘤,新生儿泪囊炎,脑囊虫病
    治疗药品:丹参酮胶囊,六神胶囊,固齿散
  • 牙痈疾病病因

      多由于平素不注意口腔卫生,或牙齿保护不当,致使牙体被龋蚀,秽毒郁结于龈肉及牙根,聚积渐化成脓;或由于平素嗜食辛辣厚味,脾胃蕴热,热毒壅盛于里,积困中焦而化火,火性上炎,火热循经至牙床而腐肉成脓;或风热邪毒直侵人体,引动脾胃之积热,风热与胃火交蒸,循经上冲于牙龈而成牙痈。本病为阴明胃经热毒炽盛所致,所以总的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清胃泻火,消肿排脓。

  • 牙痈一般治疗

    牙痈西医治疗

      牙痈的辨证论治

      秽毒结聚

      【证见】 牙痛反复发作,龈肉亦多次受累。每因过度劳累或口腔不洁时,突发牙龈红肿,龈袋溢脓,牙齿有浮出感,叩痛。伴有高热,乏力,头痛,咽痛,食欲不振。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 清热解毒。

      【方药】

      1.主方五味消毒饮(吴谦《医宗金鉴》)加味

      处方:金银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12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15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赤芍12克,当归尾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上清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1~2次;片剂每次4片,每日3次。

      (2)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牙周败毒饮(徐治鸿验方,见《名医名方录》)

      处方:生石膏30克,黄芩12克,紫花地丁15克,生地黄20克,玄参12克,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风热邪毒侵袭

      【证见】 牙龈浮肿疼痛,如棋子状,不敢咀嚼,得凉则痛减,流涎粘稠,颌下有臖核触痛。可伴有发热或恶寒发热,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

      【方药】

      1.主方疏风清热汤(王德镒《中医耳鼻喉科学》)

      处方:荆芥6克,防风6克,牛蒡子10克,金银花12克,连翘15克,桑白皮12克,赤芍12克,桔梗10克,天花粉15克,玄参15克,浙贝母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片、冲剂、液),口服或冲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泛丸每次5丸,片剂每次4片,冲剂每次1包或l块,合剂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

      脾胃火盛

      【证见】 牙龈红肿较甚,持续性跳痛,有脓液溢出,量较多,或龈缘糜烂易出血,患侧面部、口唇、颌下肿胀疼痛,烦渴,口臭,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厚,脉洪数。

      【治法】 清胃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排脓。

      【方药】

      1.主方清胃汤(吴谦《医宗金鉴》)合仙方活命饮(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减

      处方:生石膏30克,黄芩15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2克,黄连10克,升麻6克,穿山甲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赤芍12克,金银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牙痈久治不愈,反复溢脓,疮口不收者,宜补气益血,托里排脓,宜选用托里消毒散。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2丸,片剂每次2—3片,每日2~3次。

      (2)六神丸,口服,每次1岁1粒,2岁2粒,3岁3~4粒,4~8岁5—6粒,9—15岁8—9粒,成人10粒,每日3次,噙化或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牙周败毒饮(徐治鸿经方,见《名医名方录》)

      处方:见“秽毒结聚”单方验方。

      牙痈的外治法

      1.牙痈初起,未破溃时,用冰硼散搽牙龈肿胀处,或用六神丸2—3粒用温开水溶成糊状,搽于牙龈肿痛处,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

      2.若已成脓,按龈肉软处便是痈头。痈头可用消毒针头轻轻刺破,或用消毒刀尖挑破,去除脓血,再搽以冰硼散或金玉丹。

      3.牙痈已溃,可用珠黄散外敷,以清热祛腐生肌。

      4.若牙痈反复发作或溃后久不收口而成牙漏者,可用金玉丹制成条状,插入漏管中,以解毒排脓生肌。

      5.若腮颊部肿痛,可外敷金黄散,以消肿止痛。

      牙痈的其他疗法: 选用合谷、颊车、下关等穴,针刺用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疏通经络、泻热消肿止痛。

  • 牙痈预防

      预防调护

      (1)注意口腔清洁卫生,经常漱口,早晚刷牙。

      (2)定期检查口腔,及早防治龋齿是预防牙痈的根本方法。

      (3)平时少食辛辣之食物。

      (4)患病时应进食易消化之食品,忌粗硬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 牙痈饮食原则

    牙痈饮食保健

      (1)柳根煲猪瘦肉:柳根30克,猪瘦肉100—150克,加清水适量煲汤,以食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

      (2)臭草绿豆糖水:鲜臭草30克,绿豆30~50克,清水5碗煎成2碗,加入红糖适量再煎片刻,即可饮食(臭草可不吃)。

牙痈是指发生于牙龈处的痈肿,以牙龈疼痛、肿胀、溢脓为特征。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根尖脓肿、牙周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