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病因
引起“苦夏”的原因大约有两种: 一种是体质因素,平时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较虚弱,如果饮食失节,饥饱失宜,偏嗜生冷,损坏肠胃,以致抵抗力减弱,就很容易患“苦夏”。
二是气候因素,夏季天气炎热,空气中湿度较高,暑湿邪气乘虚而入,人们白天身处炎日之下,夜晚纳凉露宿,或吹风扇,开空调过量,暑因寒发,容易得病。
苦夏辨证论治
苦夏治疗
心理:安神戒躁
盛夏,人们心理上也会“中暑”,其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闹意见。
据统计,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是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所以,防止苦夏,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在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学会“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多看点令人开心的书,既可以给生活带来欢乐,又能消除苦闷。使紧张的神经在幽默的情境中松弛,起到自我宽慰的作用,快乐地度过炎夏。
睡眠:补充午觉
夏季昼长夜短,又因燥热,多少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睡眠。但还是应该尽量保持人体的生物钟节律,养成定时起睡的习惯。夏季最佳就寝时间是22:00—23:00,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生物钟不“错点”,肌体各种生理节律均可安然运行。夜间睡眠时间减少可用午睡补充。午睡只需小憩片刻,就有助于下午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研究者还发现,适宜的午睡可使体内激素分泌平衡,减少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坐着或伏案而睡,更不宜在凉风处睡、在过堂风处或空调旁睡,避免着凉感冒。天热皮肤毛孔舒张,邪气容易通过毛孔长驱直入,容易感冒着凉。保证睡眠的质量,对解除“苦夏”症状是十分重要的。
苦夏预防
控制肉食、生冷食品和甜食、碳酸饮料等,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重视夏季的作息规律,注意睡眠保养。
开空调的时间有所节制,居室注意通风换气。
注意自我心理调节,防止“情绪中暑”。
坚持锻炼,保持强健的体质。
苦夏一般护理
苦夏护理
要想彻底摆脱“苦夏”,在“吃苦”的同时,还需加强其他方面的自我调理与保健,比如多喝水、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苦夏饮食原则
苦夏饮食
吃冷饮或洗冷水澡的防暑效果之所以不佳,是因为“冷”刺激人体的温度感受器之后,使调节中枢产生了“冷”的感觉。以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毛孔关闭,汗液分泌减少。多喝热水,多洗热水澡,“以热解暑”,才是防暑良方。
中医认为,夏时暑盛湿重,心火当令,而苦味食品既能泄暑热,又可燥湿邪,利于恢复脾胃纳运的功能。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苦味食品多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具有消暑退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功用。
西瓜: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
海带:表面上有一层略带甜味儿的白色粉末,是极具医疗价值的甘露醇,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以治疗食物中毒。
丝瓜:味甘性凉,有清热利肠、凉血解毒、活络通经、解暑热、消烦渴、祛风化痰等功效,是夏日保健的佳品。
苦瓜:清暑解热,明目解毒。苦瓜维生素含量很高。
黄瓜:气味甘寒,清热利水。黄瓜含水量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
具有消暑功能的食物还有,草莓、黄豆、绿豆、荠菜、冬瓜、芹菜、茼蒿、茭白、竹笋、荸荠、蚕豆、赤豆、青鱼、鲫鱼、鲢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