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股骨头骨折

    单纯股骨头骨折比较少见,常为髋关节损伤的一部分,例如髋关节后脱位并发股骨头骨折。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骨科,急诊科,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大腿,下肢骨,关节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治 愈 率:50%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0 ——80000元)
    疾病症状:粉碎性骨折,关节积液,臀部可触及上移的股骨头
    相关检查: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尼拉通线测量,骨关节及软组织CT
    并发症:骨关节炎,缺血性坏死
    治疗药品:骨康胶囊,正骨水,恒古骨伤愈合剂
  •   一、发病原因

      多为传导、剪切、压缩暴力所引起。

      二、发病机制

      摔跌时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位,膝部着地,外力沿股骨干传向股骨头,可冲破后侧关节囊向后脱位。如冲击时髋关节屈曲仅60°或更少,股骨头更多地与髋臼后上方坚强的骨质碰撞,则将引起髋臼骨折或股骨头部骨折。上述头部骨折系由剪切、压缩暴力引起。此外尚可能是圆韧带撕脱骨折。

      如膝部着地时股骨处于外展和外旋位,股骨上端有如一根杠杆,将股骨头向前撬出髋臼窝,并可能并发髋臼前缘或股骨头骨折。

      由于致伤机转不同,其骨折类型差别甚大,并可伴有股骨颈骨折,甚至同时有髋臼骨折者。

  • 股骨头骨折一般治疗

      一、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不伴有髋关节脱位的骨折患者,若骨折块没有明显移位或压缩,可行非手术治疗。患者卧床休息3周后,用双拐下地,伤肢不负重。Giebel认为应避免长期牵引,否则易导致关节软骨的缺血性坏死和关节僵硬。伴有脱位的骨折,应立即复位。复位时麻醉应充分,避免使用暴力,力争一次复位成功。如连续2次失败,即应考虑手术。复位后摄片了解复位情况,做CT检查以明确骨折块位置、大小和移位情况。

      2.手术治疗 骨折块明显塌陷、移位、嵌入关节间隙、伴脱位而手法复位失败或合并神经损伤时,应即行切开复位。

      根据骨折块位置选择前外侧或后外侧入路,显露髋关节并使股骨头脱出髋臼。如骨片较小,可予切除。如骨折块较大,应予复位并做螺钉固定。骨折块较大、较厚时,可经股骨头的关节外部分逆行置人骨松质拉力螺钉。如有困难只能顺行钻入可吸收螺钉,并使螺钉头低于软骨面。骨折部塌陷者,应将其撬起,并以自体骨松质衬垫。如塌陷范围超过关节负重面一半、粉碎性骨折难以施行内固定或合并股骨颈骨折时,应考虑关节置换术。术毕缝合前应反复冲洗,避免遗留软骨或骨碎片。留置负压引流24~48h。

      二、预后

      预后欠佳。

    股骨头骨折辨证论治

      一、中医治疗

      ①内治法:根据骨折愈合过程,分为三期辨证治疗,再根据年龄、体质、损伤程度、损伤部位进行个性组方配药。一般规律是:骨折早期宜破,中期宜和,后期宜补。这种破、和、补的分期治疗,就是在治疗骨折的始终必须掌握治伤与扶正的关系。骨折初期是指骨折伤后l~2周,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清热凉血法等,可用活血灵、解毒饮、活血疏肝汤;中期是指骨折伤后3~4周,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等,如三七接骨丸、养血止痛丸;后期是指骨折1个月以后,常用补气养血法、健脾益胃法、补益肝肾法、温经通络法等,如加味益气丸、特制接骨丸。

      ②外治法:外治法是指骨折损伤后的局部用药,如敷、贴、洗、搽、撤、浸、熨等,根据骨折三期辨证,一般初、中期以药膏、膏药敷贴,如活血止痛膏,后期以药物熏洗、热熨或涂擦,如展筋丹、展筋酊。

  •    一、预防

      生活中注意安全,防止摔跤或其他外伤,老年人还要特别注意预防原发性的素骨疏松,注意补钙

  • 股骨头骨折一般护理

      1、鼓励扩胸、深呼吸、咳嗽、以增进肺功能。

      2、保持口腔清洁。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4、预防泌尿系感染。

      5、多饮水。

      6、保持会阴部清洁。

      7、预防便秘:饮食平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8、预防肌肉萎缩:协助肢体活动,按摩肌肉;鼓励主动活动。

  • 股骨头骨折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早期

      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天。

      中期

      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

      后期

      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

      其它食疗方

      方1 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方2 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方3 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方4 鲜湖蟹2只,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方5 乌雄鸡1只(约500克),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 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方8 紫丹参50克,洗净,加水煮,取汁,其汁与猪长骨1000克、黄豆250克同煮,待烂熟,加入少量桂皮、盐即成。

      方9 生螃蟹500克,捣烂,热黄酒冲服250克,余渣敷患处,约半日“各各”有声即好。用于骨折接骨。

      二、适宜食物

      早期

      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

      中期

      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

      后期

      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三、不适宜食物

      早期忌酸辣、燥热、油腻的东西,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另外,果子露,白糖也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