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胸大肌止点以上,此处由松质骨向密质骨过渡且稍细,是解剖上的薄弱环节,骨折较为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多较严重,局部出血较多,应特别注意。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骨科,中医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肱骨外髁颈骨折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上臂,上肢骨,关节
    多发人群:老年人、运动员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三角巾固定、手术治疗
    治 愈 率:85%
    治疗周期:2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10000元)
    疾病症状:内收型骨折,外展型骨折,肘关节畸形
    相关检查:三角试验,四肢与关节运动功能,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
    并发症:血管损伤,桡神经损伤,肋骨骨折
    治疗药品: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胶囊,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支具
  •   一、发病原因

      此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手或肘着地,暴力沿肱骨干向上传导冲击引起骨折;肩部外侧直接暴力亦可引起骨折。

      二、发病机制

      同样的外力作用于肱骨近端,由于年龄因素以及骨与关节囊韧带结构的强度不同,可发生不同类型的损伤。正常的肱骨上端由较致密的网状骨松质骨小梁构成。其强度大于关节囊及韧带。因而在青壮年时期,肩部外伤更易发生肩关节脱位,较少发生肱骨上端骨折。除非遭受严重创伤,可造成严重的肱骨上端骨折脱位。儿童时期,肱骨上端骨骺板是解剖上最薄弱的部位,因此外伤易造成肱骨上端骨骺分离,较少发生关节脱位。中老年的病人,肱骨上端骨质变疏松,骨强度大大减弱,因此较为轻微的外力即可造成肱骨外斜颈骨折。

  • 肱骨外科颈骨折一般治疗

      一、手术治疗:

      肱骨外科颈接近盂肱关节,骨折又多发生在中老年,特别是老年患者,极易因此引起冻结肩,因此仔细了解病情,选择治疗方法,保持肩关节一定的活动度,是治疗所必须考虑的。对①裂纹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当疼痛减轻后尽早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②外展型骨折:骨折有嵌插且畸形角度不大者无需复位,以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并逐步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无嵌插的骨折应行手法整复,随后以石膏或小夹板固定3~4周;③内收型骨折:有移位者皆应复位,复位方法有手法及切开两种,并给以适当的外固定或内固定。

      1.手法复位外固定 一般需在骨折血肿内麻醉下进行。患者平卧,以内收型为例。一助手用布带绕过患者腋下向上牵拉肩部,另一助手握患肢肘部并保持中立位,肘关节屈曲90°,沿肱骨纵轴方向牵引。当两助手将骨折两断端拉开后,术者两拇指按住骨折部位向内推,其余四指抱住骨折远端向外牵拉,同时外展上臂。向外成角矫正后,再徐徐前屈肩关节过头部,术者用力向后挤压骨折部位以矫正向前成角,一般骨折即可复位。若畸形较大,此法仍不能复位时,可改用以下手法进行复位: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两拇指置于骨折远段后侧,其余四指环抱肩前侧相当于骨折成角部位,在牵引下持握前臂的助手将上臂逐渐前屈上举过顶,此时术者两拇指抵住骨折远端向前推顶,其余四指由前向后扣挤按压成角部位,如有骨擦感时表示骨折断端相互抵触,成角畸形已矫正,骨折已复位。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应用适当的外固定。常用者有:

      (1)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

      (2)石膏绷带固定:患肢取屈肘位,用石膏绷带条环绕肩、肘固定;或者用肩人字石膏固定于上举位2~3周。以后改为其他固定,此法只适应骨折向前成角难矫正者。

      (3)外展支架(飞机架) 固定:如骨折断端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对位时,可用外展支架固定,并沿肱骨纵轴加用皮肤牵引以控制骨折近端向外成角畸形。此法现已少用。

      无论用哪种方法固定,皆需早期开始功能活动,一般4周左右就可酌情去除固定。

      2.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1)适应证:多数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用非手术疗法。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手术:①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复位后不稳定;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②50岁以下病人合并肱骨头粉碎骨折;③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有移位并与肩峰下部抵触;④不能复位的骺板骨折分离(肱二头肌长头嵌入);⑤治疗较晚,已不能复位的青枝骨折。

      (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取肩前外侧切口,在三角肌前缘分开部分肌纤维,并在离肩峰止点1cm处横断三角肌,显露骨折处,认清肱二头肌长头腱及两骨折端,撬拨断端复位,以解剖钢板或克氏针固定,缝合肌肉及皮肤。

    肱骨外科颈骨折辨证论治

      一、中医偏方

      1.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1主方和营止痛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续断12克,赤芍9克,当归尾9克,乌药9克,苏木6克,陈皮6克,桃仁6克,川芎6克,乳香6克,没药6克,木通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1.2外用方双柏散(上海中医学院主编《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侧柏叶2份,黄柏l份,大黄1份,薄荷l份,泽兰1份。共研细末,以水、蜜糖煮热,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

      1.3中成药云南白药,口服,每次0.5克,每日3次。

      2.中期

      【治法】 接骨续损。

      【方药】

      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当归9克,续断9克,牛膝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后期

      【治法】 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方药】

      3.1主方补肾壮筋汤(《钱秀昌《伤科补要》)加减

      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续断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杜仲1

      0克,白芍10克,黄芪15克,自然铜12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2外用方骨科外洗二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防风15克,五加皮15克,细辛10克,荆芥10克,没药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解除夹板外固定后使用。

      

  •   一、预防: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无特殊预防措施。平日应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创伤。

      防治方面主要是中后期的护理,通过中医的一些理筋手法与功能锻炼,能有效地松解肩关节粘连,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对肱骨外科颈骨折后肩关节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 肱骨外科颈骨折一般护理

      一、护理

      1、体位要求

      患肢应置于屈肘90°位,前臂中立位。平时以托板悬挂胸前;卧位时,宜取半位。为防止肩部后伸,骨折向前成角度者睡眠时,应将患肢垫高,或将上臂固定在胸侧臂。外展型骨折,不可做患肢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不可做患肢的内收活动。

      2、患肢肿胀的护理

      因肘部血管丰富,骨折后经拨伸、牵拉整复,往往在原有损伤的程度上加重其损伤,所以血肿严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放松外固定物保持正确体位,患肢用黄药水或自制药丹香酒湿敷,促进患肢血运循环,利于消肿。如出现张力性水泡者,可用无菌筒抽出液体,然后用凡士林油纱敷贴,上夹板时位置准备,扎带的松紧度要适宜。

      3、功能锻炼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接近肩关节的骨折,周围肌肉比较发达,肩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较松弛,骨折后,局部血肿易与附近软组织发生粘连,骨折移位直接影响结节间沟的平滑,易与肱二头肌长腱粘连。若长期固定容易发生肩凝。所以,复位后即开始功能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 肱骨外科颈骨折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1、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中医认为,"瘀不去则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见,消肿散瘀为骨折愈合之首要。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

      2、中期(2-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3、后期(5周以上):受伤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肱骨外髁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胸大肌止点以上,此处由松质骨向密质骨过渡且稍细,是解剖上的薄弱环节,骨折较为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多较严重,局部出血较多,应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