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MetHb)是遗传因素或吸收毒性化合物后由红细胞产生的,其含量超过一定水平即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 globinemia),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大类。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血液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120天(终身对症治疗)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疾病症状:呼吸困难,气短,心悸
    相关检查:心电图,血红蛋白,骨髓象分析
    并发症:
    治疗药品:维生素C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维生素C
  •   一、发病原因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由于缺乏细胞色素b5还原酶(b5R)。b5R是一种黄素蛋白。有膜结合型及可溶性两种。两种b5R是同一基因的表达产物。该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长度31kb。现已发现b5R至少有11种变异,此外还发现5种b5R变异,其电泳行为异常,但酶活性正常,属于酶的多态性。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分为2型:

      Ⅰ型:又称单纯红细胞型。患者自出生后即有发绀,血中MetHb含量占Hb总量的8%~50%。

      Ⅱ型:又称全身型。全身各种细胞都缺乏b5R的活性,包括膜结合型及可溶性型,约占10%。此型b5R的异常与脂肪酸的破坏和延伸、胆固醇的合成及某些药物的代谢有关。

      另有些病例为b5R缺乏的杂合子,其血中MetHb不增加,但当接触产生MetHb的药物时则生成比正常人高得多的MetHb。

      二、发病机制

      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的发病机制与其他分子病(如血红蛋白病)一样,主要是由于:①点突变使其编码合成的蛋白质(酶)一级结构改变,空间结构不稳定,易降解而导致的含量减少;②酶空间结构改变不仅影响了酶的稳定性,进而使酶活性改变或丧失;③由于点突变导致转录、拼接等错误,不能合成或合成了有较大片段缺失的酶蛋白。

      蛋白质(酶)的一级结构中某个氨基酸被置换,将会影响其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稳定性。实验证明,上表所列几种Ⅰ型b5R变异,都表现出热稳定性降低,于成熟红细胞已经失去了细胞核与细胞器,与其他组织细胞不同,不能再重新合成所需要的酶。因此,如果主要缺陷只是稳定性降低,则仅仅突出地表现在红细胞内b5R减少及活性减低,临床上表现为Ⅰ型MetHb血症。若将其血液离心,就会发现底层红细胞(老年红细胞)比上层年幼红细胞中b5R活性更低,MetHb含量也较高。

      若b5R分子中某些关键部位的氨基酸被置换,不仅影响到酶的稳定性,而且影响其生物活性,如与底物NADH的亲和力明显减低(Km值增大),结果就会严重地影响其催化效率,合成的是丧失了活性的酶。这样,不仅会累及红细胞,而且使各种组织细胞内的b5R活性丧失,影响了重要的物质代谢。如神经髓鞘中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的生物合成障碍,会造成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此类变异临床表现为Ⅱ型MetHb血症。利用基因工程和定点突变技术,可以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各种突变的酶,对其生物化学特性的研究也证实凡能导致Ⅱ型MetHb血症的突变酶,催化效率都有严重丧失。

      另外,基因突变若影响了正确地表达,如mRNA拼接错误、提前终止、大片段遗漏等,也会表现为Ⅱ型MHb血症。

  •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无症状者不需治疗,有轻度症状或为改善发绀者可口服维生素C,100~200mg,3次/d,可使MetHb降低,但不能降至正常范围。由于此药无毒性可长期服用,但有生成草酸钠结石的危险。此外可用维生素B2(核黄素)20mg/d,如有紧急情况时可口服亚甲蓝(美蓝),或静脉注射亚甲蓝(美蓝),待病情平稳后换用维生素C。

      二、预后

      多数病例未影响妊娠及寿命,但终生不能治愈。Ⅱ型患者预后不良,多于出生后3个月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多数夭折。

  •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一般护理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饮食原则

      (1)忌烟、酒、咖啡、可可。

      (2)忌辛辣、燥热动血的食物。

      (3)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