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 of vertebra)发病较少,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循环传播引起。其原发感染病灶可为疖肿、脓肿和泌尿生殖系下段的感染,少数为外伤、椎间盘手术或腰椎穿刺手术后感染所致,亦可由脊椎附近的软组织感染如肾周围脓肿、褥疮等蔓延而来。常见于成年人,以20~40岁年龄段的成年人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腰椎发病较多,其次为胸椎、颈椎和骶椎。病变主要侵犯椎体,向椎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有同时侵犯附件或单发于附件的。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骨科,血液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脊柱,骨髓
    多发人群:中年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4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
    疾病症状:腰大肌脓肿,四肢瘫痪,高热寒战
    相关检查:MRI,脑脊液动力学试验,血培养
    并发症:
    治疗药品:替硝唑片,替硝唑胶囊,盐酸米诺环素胶囊
  •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多见。病原菌进入脊椎的途径有三种:

      1.通过血液途径播散 先有皮肤及黏膜化脓性感染病灶,经血液途径播散。

      2.局部蔓延 邻近脊椎的软组织感染直接侵犯。

      3.淋巴传播 经淋巴引流蔓延至椎体。

      (二)发病机制

      本病多见于成人,以腰椎最为常见,其次为胸椎,颈椎发病少见。病变多数局限于椎体,向椎间盘与上下椎体扩散,偶有向椎弓扩散侵入椎管内的。大多数病例则形成椎旁脓肿,在腰椎则为腰大肌脓肿,在上颈椎则为咽后壁脓肿。病变发展迅速,并有硬化骨形成,彼此融合成骨桥,甚至出现椎体间融合。

  •   (一)治疗

      1.足量广谱抗生素 早期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血培养可以帮助检出致病菌与挑选合适的抗生素。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控制后还需使用口服抗生素至少4~6周。

      2.全身疗法 全身性支持疗法十分重要。

      3.制动 急性型大都为致病性较强的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有很强的椎体间骨性融合的倾向,一旦融合完全,很少有后遗症状。亚急性与慢性型的致病菌毒性较低,以白色葡萄球菌或其他细菌为主,不容易产生骨性融合,以后很容易产生腰椎不稳与反复急性发作。因此,主张在起病后或诊断后睡石膏床或上石膏腰围带一侧大腿,以利于骨桥的连接。

      4.酌情选择手术疗法 化脓性椎体骨髓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只有出现截瘫或巨大椎旁流注脓肿者需做手术治疗。视病情的需要与患者的一般情况决定施行椎板减压术、病灶清除术或脓肿引流术。

      (二)预后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选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及支持疗法,必要时选择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 of vertebra)发病较少,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循环传播引起。其原发感染病灶可为疖肿、脓肿和泌尿生殖系下段的感染,少数为外伤、椎间盘手术或腰椎穿刺手术后感染所致,亦可由脊椎附近的软组织感染如肾周围脓肿、褥疮等蔓延而来。常见于成年人,以20~40岁年龄段的成年人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腰椎发病较多,其次为胸椎、颈椎和骶椎。病变主要侵犯椎体,向椎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有同时侵犯附件或单发于附件的。